巢式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等多种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巢式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等多种技术在病理诊断为结核、可疑结核和结核样改变组织中的应用价值,为结核及其相关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收集病理诊断为结核的石蜡包埋组织45例,可疑结核60例,结核样改变30例。通过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ted PCR)、原位杂交(ISH)、免疫组化及抗酸染色法分别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有的重复序列IS6110的片段、卡奔苗(BCG)抗原和抗酸菌。 结果:巢式PCR、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改良抗酸染色4种方法在结核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1.1%、88.9%、60.0%、56.6%;在可疑结核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6.7%、53.3%、36.7%、33.3%;在结核样改变组阳性率分别为10.0%、13.3%、6.7%、6.7%。其中巢式PCR与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原位杂交、改良抗酸染色法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阳性率明显低于巢式PCR与免疫组化法(P<0.05)。改良抗酸染色法检出率明显高于萋-尼抗酸染色法(P<0.05)。 结论:在结核病诊断中巢式PCR法阳性率最高、其余依次为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改良抗酸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阳性率明显高于萋.尼抗酸染色法,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在临床病理表现为可疑结核或结核样改变病变时,首选改良抗酸染色法予以筛选,对阴性病例可采用巢式PCR或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
其他文献
学位
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成为我国新时代矿业的指导思想.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全面、科学的复杂系统工程,绿色矿山建设规划成为了矿山企业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的指南,绿色矿山
目的:通过体外、体内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紫花地丁水浸出物对HBV的影响。 方法:(1)体外实验采用HBV DNA转染的HepG2.2.15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紫花地丁水浸出物和3TC,作用3、6、9d,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