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奥斯汀在1962年的如何以言行事的系列讲座中首次提出了该理论,并将其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而后,其学生赛尔在此基础上对言语行为理论做了进一步研究,将其分为阐述型言语行为、指令型言语行为、承诺型言语行为、表达型言语行为、宣告型言语行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该理论体系的形成对于语用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该理论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文学文本研究中,从而产生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文学语用学。它为研究文学作品的读者、作者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反讽是《蝇王》中最显著的特色。然而,纵观文学领域对于戈尔丁的研究,先前的学者们在评论《蝇王》中的反讽艺术时,仅仅将目光聚焦在作者本身或作品的思想性、文学性方面,很少有学者从语用学角度来剖析反讽语言。本文以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威廉?戈尔丁的《蝇王》中的显著特色——反讽的使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本文详细阐述了反讽与言语行为理论之间的关联,回顾了关于威廉?戈尔丁的反讽艺术及其在《蝇王》中的运用,并以小说中人物间的反讽对话及前后故事情节间的矛盾描述作为语料,从言语行为的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对《蝇王》中的人物及其对话进行研究。鉴于以上几点,本文运用奥斯丁和赛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威廉?戈尔丁的《蝇王》中的反讽进行了个案研究,以求验证语用理论,特别是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