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表现空间理论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睿(2001)提出了竞技表现的概念,即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训练中所获得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展示与发挥,或称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梁建平、董德龙(2006)《运动员竞技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研究中表明运动员在参加各种大赛时的一瞬间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即竞技片段)与他们本身所具备的高水平竞技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说运动员竞技能力与竞技表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竞技表现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发挥空间”,他们称之为“竞技行为空间”,然后把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竞技表现和竞技行为通过空间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形成了竞技能力空间结构3G理论模型,即:竞技能力空间、竞技行为空间和竞技表现空间。本研究是对3G理论的深入,进一步加强对竞技表现空间理论的探讨。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访谈设计《运动员竞技表现正空间量表》和《运动员竞技表现负空间量表》,竞技表现负空间量表由体能与伤病、心理状态和竞赛环境三个维度构成,竞技表现正空间量表由自我成就感、认知水平、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交往和竞赛环境等六个维度构成。运动员竞技表现是以竞赛过程和竞赛成绩为标准,运动员在竞技能力表现过程和表现结果上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或已经形成的相对稳定态势。成绩常态是指运动员某一赛事参赛前训练水平或训练时的最好成绩状态。运动员竞技能力因为参赛而出现积极的变化,即竞技能力结构要素出现运动训练所期望的发展就是正表现。正表现是积极的,也是教练员和运动员所追求的。运动员竞技能力因为参赛而出现消极的变化,即竞技能力结构要素出现运动训练所不期望的发展就是负表现。本研究通过对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在本研究中男女运动员在竞技表现负空间中,心理因素的所占比重最大,而在竞技表现正空间中也如此,说明当前高水平竞技比赛更多考验的是运动员的竞技心态,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运动员级别之间,心理因素对竞技表现负空间的比重是最大的,对竞赛环境和体能与伤病的维度上,一级运动员更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发挥失常。在竞技表现负空间中,快速力量性项群的运动员受到体能与伤病的影响更大,在心理状态维度上同样如此。在竞技表现正空间中,快速力量项群和同场对抗项群相对隔网对抗项群,运动员自我成就感的影响较大。而认知水平维度影响程度为同场>隔网>快速力量。
其他文献
伴随银川市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市全民健身活动的普遍开展,以及银川市建设运动休闲城市战略规划的出台实施,都为银川市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
全运会是我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最高组织形式,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届全运会于1959年9月在北京召开,它是对新中国建国以来体育运动成绩的第一次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