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村建居失海渔民的城市适应研究——基于对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典型社区的调查分析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ingxing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开发如火如荼地进行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大批渔民失去了长期由他们使用的海域、滩涂,也就是俗称的“失海”,成为失海渔民。许多渔民被迫放弃原来的渔业生产,转产转业,成为新市民。其中最普遍的方式是就地撤村建居。由于保护失海渔民的相关体制存在缺陷、法律基本缺失和对海洋重开发、轻保护的发展思路,失海渔民的权利和利益受损现象严重,成为了中国社会新的弱势群体。失海渔民能否顺利适应城市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能否成功完成渔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转型?能否尽快在心理上完成调适,形成对新场域的归属感?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学术界和有关政府部门认真研究。  本文选取失海渔民的典型聚居区——青岛市开发区作为研究地点。近年来,以建设全国一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目标,开发区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因各个开发项目的推进,每年有上千失海渔民进入城市社区安家落户。本文以南营、烟台前和山里三个典型社区为调查地点,采取入户问卷的方式,对新安置小区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191份,有效回收率为95.5%。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青岛市开发区失海渔民的城市适应状况进行研究。另外,本次调查分三次根据小区、年龄、职业、性别等特征对多位居民进行了深入访谈。  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的,紧接着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发现对失海渔民城市适应的研究尚有欠缺,主要是系统性不强、实例研究较少。第三部分介绍了本研究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相关理论与研究假设,为本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区域的城市化状况及选点依据,对问卷的设计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对初步问卷的区分度和信度检验,形成最终问卷,并进行了数据采集。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第五部分通过对问卷的总结,分析了青岛市开发区失海渔民在经济层面、社会交往层面和心理层面的适应状况,并总结了失海渔民城市适应的独特模式,第六部分则对影响失海渔民城市适应的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一部分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本文的结论如下:  (1)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撤村建居失海渔民的城市适应状况为:职业适应不理想,大多数失海渔民处于次属劳动力市场,就业障碍重重,就业途径单一;对自己的经济收入总体满意度不高,但参照农民工群体,其自评经济地位较高;社会交往表现出较强的同质性和内倾性,社会参与度不高,在基本生活方式上已基本趋同城市居民,但对于城市深层次的规则、意识还不适应,休闲方式单一、缺乏城市特征;做真正城市人的期望和现实适应状况存在矛盾。  (2)影响失海渔民城市适应的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自身因素主要包括年龄、人力资本、传统思想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不足、社区类型差异、集中安置模式、社区管理不到位等。
其他文献
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加,微信朋友圈平台上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互动方式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在以往关于微信或朋友圈的学术研究中,笔者发现缺乏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微信朋友圈使用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社会性别理论作为女性主义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它能对我们更好的研究女性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笔者以此为切入点,试图研究在朋友圈的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为女性使用朋友圈的态度与行为提供合理化分析。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角度,
学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匿名化的网络环境让网民可以自由地通过网络畅所欲言,制造舆论。基于这样的网络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环境,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可以说,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两个
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油藏地质特征与储层特征研究表明井区长6油藏属于低渗透油藏,针对目前开发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已有井的动态资料研究单井产能、含水率变化及其
本文以山东省某学院某系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借助鲍恩的家庭系统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帕森斯和贝尔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指导,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运用典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令世人瞩目。但是,各种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解决策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信息传播的门槛降低使国人参与社会公共讨论成为常态,互联网具有的舆论的放大作用,使得网络民意更加直率表达。  2007年正是改革开放30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