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1通过抑制p38 MAPK激活减轻大鼠DCD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an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常发生在肝移植、肝切除、休克等情况下,特别对于肝移植来说,手术过程中不得不先阻断血流,完成血管重建后再恢复肝脏供血,从而导致了 IRI。由于肝移植IRI是不可避免且可以预见的,对于如何减轻IRI以提高供肝质量是目前改善肝移植术后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首要策略。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已经发现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中发挥着重要的抗炎、抗氧化、抗应激功能。本研究拟通过腺相关病毒(Adeno Associated Virus,AAV)作为载体,构建大鼠HO-1的过表达载体,以及通过RNA干扰技术靶向干扰HO-1 mRNA的shRNA AAV载体,转入大鼠体内从而诱导肝脏HO-1过表达或将其沉默,再通过构建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诱导供肝HO-1差异性表达的前提下,观察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移植肝局部炎症以及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并初步探究其内在分子机制,以为临床上改善肝移植IRI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 构建大鼠HO-1 AAV载体、HO-1 shRNA AAV载体,分别转入SD大鼠体内,21 d后获取肝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共表达绿色荧光蛋白,qRT-PCR检测肝组织HO-1表达情况,验证转染效果。2 以热缺血10 min、冷缺血4 hr为基础构建SD-SD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二袖套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采用“支架法”重建胆总管。再灌注后6hr、24hr、3d和7d分别观察肝功能、肝脏组织形态学以及HO-1和炎症因子随时间的变化,明确变化最明显的时间点,进行后续研究。3 通过尾静脉给供体SD大鼠注射AAV载体,诱导供肝HO-1高表达和低表达,并在注射后第21 d构建SD-SD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获取血清检测肝酶ALT和AST变化,获取肝脏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肝组织HO-1、CHOP以及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情况,检测肝组织HO-1、p-p38 MAPK、p38 MAPK、CHOP以及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蛋白表达情况。[结 果]1 构建HO-1 AAV过表达载体和HO-1 shRNAAAV载体,经测序证明扩增序列正确,表明载体成功构建。2 AAV载体通过尾静脉注射方式能诱导SD大鼠肝脏HO-1转录活性升高和降低,与相应空载AAV病毒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 成功构建SD-SD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 肝移植缺血再灌注后ALT、AST活性迅速升高,并在6-24hr达到峰值,7 d左右降至基本正常;肝组织病理学损伤6 hr已经显现,并在24 hr的时候损伤最重,7 d仍可见坏死灶存在。说明肝移植IRI损伤在再灌注后迅速发生,且病理学改变滞后于分子标志物变化。5 通过术前用AAV对供肝HO-1进行诱导处理,在建立肝移植模型6hr后仍能保持高效诱导HO-1高表达或抑制其表达。HO-1的转录活性和蛋白在过表达组的和shRNA干扰组均比相应空载AAV组升高或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在肝移植IRI后6 hr,sh-HO-1组ALT、AST较AAV空载病毒组明显升高(P<0.05),AAV-HO-1组ALT、AST较AAV空载病毒组明显降低(P<0.05)。行肝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sh-HO-1组的坏死区域更大,炎性细胞浸润更明显(P<0.05)。检测肝脏局部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转录活性和蛋白表达,sh-HO-1组的升高和AAV-HO-1组的降低与其对应空载AAV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O-1的升高伴随着p38 MAPK磷酸化的降低以及CHOP表达的下降,提示HO-1可能是通过减少p38MAPK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减少CHOP介导的内质网应激来实现。[结 论]1 成功构建HO-1过表达和HO-1 shRNA AAV载体,能转染并在大鼠肝脏诱导或抑制HO-1表达。2 成功建立SD-SD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 术前诱导供肝HO-1高表达能减轻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而抑制供肝HO-1则会加重损伤。4 HO-1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减少CHOP介导的内质网应激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1、应用超细胆道镜在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2、探讨腹腔镜联合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的手术疗效,并与腹腔镜联合同期内镜取石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各自的利弊之处,是否可以值得将超细胆道镜推广运用于临床。3、探讨在胆总管不扩张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中使用超细胆道镜完成胆道取石手术的应用前景。[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合我院2018年9月-202
[目 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伴有躯干失衡的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在术前、术后、随访时的临床资料与数据,比较术前、术中使用颅股骨牵引和不使用牵引对畸形矫形、躯干总体平衡、肩平衡的影响,从而为躯干失衡患者采取适宜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 法]收集2008年-2020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手术的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资料,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共48例,其中牵引组27例给予术前、术中牵引,术中截骨
[目 的]通过回顾性的分析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PTCD与ENBD两种外引流方式在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和各自优缺点,为临床医师在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提供依据和参考。[方 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71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作两组:PTCD组(34例):腹腔镜胆囊
[目 的]手汗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功能性局部异常多汗的疾病,虽然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人们对手汗症的了解远不够,认为手汗症是内科方面的疾病,主要通过中医中药,外敷止汗剂,电离渗透法,交感神经阻滞术等保守方式治疗手汗症,但治疗的成本相对较高,治疗效果不稳定,不良反应多,并且容易复发。随后,人们通过卫生健康知识的科普书及便捷的的网络,
[目 的]老年人群是骨折的高发人群,而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因社会的年龄结构不断趋于老龄化,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有增无减,因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健康的骨折类型之一。本研究旨在比较DAA半髋关节置换和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为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方 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复发率,同时建立风险评分模型,计算胆总管结石复发风险阈值,将患者分为复发低危、高危风险人群,指导临床规范诊疗工作,帮助临床医师识别复发高危人群,对高风险人群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复发,督促高风险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血清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thoracoscopic lobectomy,TL)患者炎性反应及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和
[目的]脊髓损伤是一种创伤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损伤后可导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可累及呼吸、泌尿等系统,甚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且这些病理改变往往是长期存在的,这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严重损伤,还会对其整个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脊髓损伤患者大约有25-50万,且发病率成逐年增加的趋势,但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却仍没有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5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 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S-ROM假体及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Wagner Cone假体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疗效,探讨Crowe Ⅳ型
[目 的]描述一种改良的输尿管与肠管吻合技术(即输尿管肠系膜浆膜下隧道膀胱后壁吻合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探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 法]本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至2020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行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并应用输尿管肠系膜浆膜下隧道膀胱后壁吻合法的患者。所有的研究对象在术前病理活检均诊断为膀胱癌,并且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有远处转移,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手术禁忌,手术操作均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