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上半叶,随着中西交往的日益扩大,西方社会对有关中国地理知识的渴求也愈益强烈。在重新建构关于中国知识体系的过程中,1832年至1851年由美国传教士发行的《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可以作为其学术水平的代表。本文研究对象是该刊中关于中国地理的文章,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考察19世纪上半叶深入中国的西方人对于中国地理的认知情况。西方人分别通过“文献”、“航海勘测”和“直接生活”对中国地理进行全面探索发现。本文将《中国丛报》中有关中国地理的文章进行分类,按照撰写人认知的途径不同分为三类:1.西方人通过文献对中国地理的认知,是以“面”的形式呈现的,主要是将中方文献及西方部分文献杂糅重组;2.西方人通过航海勘测对中国地理的认知,主要以“线”的形式呈现,即西方人的勘测与游历进程;3.通过直接生活在中国的西人所撰文章对中国地理的认知,主要集中于五个通商口岸,此部分是以“点”的形式呈现的,体现于生活在通商口岸的商人、传教士等西方人士对身处环境的描写。总而言之,本文通过将《中国丛报》中有关地理的文章进行解构,试图窥探当时深入中国的西方人士,对中国地理是如何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