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物平民化——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对施蛰存重塑历史人物的影响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是二十世纪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西方现代美学理论之一。该理论以无意识为核心,从心理结构理论扩展到对人格结构说、心理动力说和梦的理论的研究。二三十年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传入中国,施蛰存运用这一理论创作了心理分析小说《鸠摩罗什》、《将军的头》和《石秀》。   施蛰存在三部小说中,运用性本能理论、无意识决定论、人格结构说和梦的理论创造性的对中国古代英雄人物进行了具有现代性弗洛伊德式的诠释。施蛰存接受弗洛伊德思想,认为人的本能分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主要是指性本能,它是人类行为的动力源泉,性本能也称作力比多。施蛰存以力比多能量的释放重新作为英雄人物行为表现的心理动因,深入系统的分析鸠摩罗什、花惊定将军、石秀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的三种情感状态,以无意识的存在为基础,本能冲动受到压抑不断变换释放形态,以寻找社会道德允许的发泄途径,调整变换过程中三个个体人格本我与自我、自我与超我部分产生矛盾冲突,神化形象被打破,人物回归平凡人形象。施蛰存还认为,生的本能与死亡本能同时存在,鸠摩罗什、花惊定和石秀在本能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各自以死亡形式结束矛盾挣扎过程,本能冲动带来的快感满足与死亡的满足感相对等。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施蛰存重新审视人物心理具有启发意义,为神化人物回归平凡人形象提供了理论依据。施蛰存借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指明了人物悲剧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具有巨大的文学价值。  
其他文献
作为当今美学的前沿话题,暴力美学似乎成为了一个在文学、绘画和电影作品中最常出现的内容之一。在这些以暴力为题材的电影中,“暴力美学”实际上是将暴力的血腥与丑陋用充满美
学位
文学是内视艺术,是人类观照和确立自己的最好方式。文学经典的魅力,在于它以审美的姿态烛照本真的世界,涵养精神的空间,使得人们获得诗意的栖居。由此,文学之美,是人类精神之“真”
十七世纪是一个“王权理性”的时代。“王权理性”既匡正了文艺复兴晚期欧洲社会的混乱无序,又为下一个人类“发现自我”的启蒙时代打下了功不可没、但并非坚实的“理性”基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A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自己最后任期时说:“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B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你要做的,就是演好每一场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能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
《献徵录》是明代焦紘编辑的大型人物传记资料汇编。搜集神道碑、墓志铭、行状、别传、方志、野史等史料,搜罗广泛。相比于清官修的《明史》,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但是由于其资
自从大江健三郎(1935~)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才逐渐进入了我国研究者的视野。如今十七个年头过去了,学者们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大江创作的方方面面,诸如大江小说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