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重要的学者,他在哲学和美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研究,他的思想曾引起一番研究的热潮以致到今天都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因其学术著作较多,理论观点也丰富多样,新感性理论就是其众多理论的一种。本文从感性生存论内涵和感性认识论的内涵出发,以马尔库塞《论解放》第二章中关于“新感性”问题的论述为基础展开论述,深入探讨新感性理论具有的生存论内涵和认识论内涵的双重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他的新感性理论自身具有的价值和局限,从而对新感性理论本身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作一个客观的评价。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马尔库塞之前的感性观及其他的新感性理论的缘起作一个概要式的叙述。这一章主要从认识论内涵和生存论内涵两个角度介绍了马尔库塞之前的感性观及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的形成背景。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理论的内容,从生存论角度看马尔库塞认为新感性表现的是一种爱欲存在,同时从认识论角度看新感性具有审美超越诉求,并在此两者的角度上给新感性理论找出了产生新感性的两种途径——女性和艺术。第三章则介绍了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的继承者和当代回响,并从已有的论述进一步来看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所具有的自身的价值和局限,以期对新感性理论作出公允的评价。马尔库塞从爱欲存在和审美超越性的特征来谈新感性,使得新感性理论具有美学学科建立之初的认识论维度和生存论维度,这是对美学发展的一个回应,当然也是对当前身体美学的超越性维度丧失的一个矫正。新感性理论立足于女性解放和艺术去造就新感性,对当前的女性解放的发展以及技术社会里艺术的救赎功用的减退带来一定的启示。但是很明显的是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只从感性个体的本能角度上去谈其感性生存论内涵,使其畅想的解放途径更多地呈现出是一种理论假想而失去实际的可操作性,因而新感性理论对解决他提出的困境不可能有实际的突破和发展,这也为我们后期对感性的发展有所警示。
其他文献
本文以初中生汉语母语书面表达中的动词偏误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偏误类型,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全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说明文章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苏青是20世纪上海沦陷时期的著名作家,由于历史原因曾长期被现代文学史遗忘。解放后至八十年代,苏青并没有受到研究者太多的关注。至八十年代以来,在张爱玲研究热潮的影响之
手机平板  手机和平板逐渐成为人们常用的随身设备。它们可以拍照、录影、编织“围脖”、看八卦,也能成为工作、学习中的好帮手。  以在线的名义读书  很多朋友都喜欢在移动设备(iPhone、iPod touch)上读书,不过每次都下载之后再阅读的话,总要占用宝贵的存储空间。如果你的网络条件不错,那么利用QQ阅读可以直接实现在线阅读:切换到“书城”界面,搜索到自己喜爱的书籍,点击“在线阅读”按钮,就可以
程抱一是著名法籍华人学者,诗人,小说家。程抱一的求学经历,使他广泛阅览了中、西两国的文化艺术。程抱一在中西两国文化的碰撞交流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元理论。程抱一的三元
海外学者高友工立足于中国古典美学语境,在借鉴、改造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上,吸收康德美学、胡塞尔现象学、弗莱人类学、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和格式塔心理学等西方理论,并以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