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的鉴定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david_j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条形码技术是利用一段(或几段)通用的、相对较短且具有足够变异的易扩增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鉴定,它是依据DNA片段在物种内的特异性和种间的多样性而创建的一种新的物种鉴别方法,能够实现对物种的快速和较客观的鉴定。本文选用生物多样性丰富且药用资源较多的杜鹃花属植物作为对象进行DNA条形码鉴定研究。为评价和比较几个热点推荐的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杜鹃花属药用植物的鉴定作用,本研究首先对杜鹃花属38个物种68份样品的psbA-trnH、rbcL.matK和核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较各序列扩增成功率和测序成功率、种内和种间变异,进行barcoding gap分析,采用BLAST1和Nearest Distance方法评价四个不同序列的鉴定能力。结果显示:psbA-trnH序列在所研究的杜鹃花属药用植物中的测序成功率为86.8%,rbcL序列为89.7%,核ITS2序列仅为50%;psbA-trnH序列提供了最大种间变异且Wilcoxon检验表明其种间最小变异明显大于其种内最大变异,较有利于物种的鉴别;barcoding gap与其他DNA条形码候选序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psbA-trnH序列在杜鹃花属(59个样品)中的鉴定成功率可达到100%,远远高于rbcL(59%)和核ITS2(41.2%)的鉴定成功率。将psbA-trnH序列扩大应用至94个样品,依然具有93.6%的鉴定成功率,即使对于其中不能鉴定到种的6个样本,psbA-trnH序列亦可以缩小其分类范围至一个亚属甚至是一个组或一个亚组,将其确定到一个较小的分类范围,具有一定鉴定意义。因此,psbA-trnH字列可以作为这四个序列中杜鹃花属植物条形码首先推荐的序列。有关杜鹃花属的属下分类一直存在争议,由于psbA-trnH序列在杜鹃花属物种的鉴定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鉴定能力,本研究运用psbA-trnH1序列的测序结果,选用杜鹃花属7个亚属37个物种的样本,用MEGA4.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构建聚类树,对杜鹃花属各个亚属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杜鹃花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提供分子系统学证据。结果表明杜鹃花属37个种的样本聚为7枝,与《中国植物志》上分类系统相符,支持《中国植物志》杜鹃花属下亚属的分类系统。这也从系统进化的角度,证实了psbA-trnH序列.在杜鹃花属植物分类和鉴定中的作用。杜鹃花属药用植物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严重,混淆品和伪品较多,ITS2片段在中药材的物种鉴定方面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本文考察利用ITS2序列对杜鹃花属10种常用中药原植物进行鉴别的可行性,为ITS2序列准确鉴别这些药用植物提供分子证据,结果表明ITS2作为DNA条形码序列能够准确区别10种杜鹃花属药用植物。
其他文献
该文对机载SAR天线座有限元建模及结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文中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机载SAR天线座的有限元模型,指出了动力学分析的关键技术,并进行了模态分析和瞬
<正> 中国印度尼西亚在不远的将来恢复外交关系,这是多年来复交的主客观条件积聚的必然结果。1989年2月苏哈托总统与钱其琛外长趁参加日本天皇葬礼之机在东京举行会谈,对两国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行为研究性的评价,通过评价之后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方便调整课堂的教学方法,切实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形成性评价方法运用到雅思议
本文从劳动、社会价值目标、自我意识等影响因素入手,论述了人际关系从传统到现代由亲密走向疏远的必然过程,并进一步强调了人际关系的疏远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且也是现代社
期刊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关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做菜食至品茗的巨大转变,茶叶逐渐演化出一套独特的文化体系。茶叶本身具备的文化价值和养生价值,使得饮茶这一项传统活动受到越来
这是一篇经过实践应用,证明有实用价值的科研论文。由《固体矿产地质项目可行性研究概述》和《固体矿产地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地质项
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热点研究的发展规律,是深化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学科实践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2017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热点研究具有很多明显特征:始终坚
文章主要分析在汇率冲击下,中国可贸易行业1998—2009年劳动力市场的调整过程。文章利用实际有效汇率指标和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分析影响劳动力市场调整的不同渠道。结果表明,汇
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小学计算机课堂作为一个带有启发意义的课堂,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教育方法。其中游戏教学法就是被广大计算机教师所提倡的良好方法。本
本文从立法、司法和理论的角度对中德两国对情势变更原则的规定加以分析 ,罗列了两国相关立法模式并分析各自的立法背景和目的 ,对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合理运用情势变更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