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配位Ni2+荧光材料制备及近红外发光性能

来源 :北方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nian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Ni2+掺杂ZnO-MgO-Al203-Si02(ZMAS)体系为研究对象,制备了以锌镁尖晶石固溶体为主晶相的透明微晶玻璃,研究了材料的热处理条件和光学性能。对CdO-MO-B2O3(M=Zn,Mg,Ni)体系硼酸盐新材料进行了探索,并研究了化合物的红外发光性能。(1)制备了 Ni2+掺杂的ZMAS体系的透明微晶玻璃,研究了微晶玻璃的超宽带发光现象。热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析晶峰温度(Tc)分别为754℃和948℃。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了两种热处理制度对玻璃的晶体形核、晶体生长及物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阶梯温度热处理制度可得到Ni2+掺杂的尖晶石相透明微晶玻璃。(2)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所制备的Ni2+掺杂ZMAS微晶玻璃中Ni2+的晶体场配位环境进行研究,发现Ni2+以四配位和六配位共同存在于尖晶石相中;荧光光谱测试表明红外荧光中心位于1324nm的样品荧光半高宽达490nm。样品的超宽带荧光主要是由于微晶玻璃中六配位Ni2+在ZnAl2O4和MgAl2O4形成的尖晶石相固溶体晶体场中的3T2g(3F)→3A2g(3F)能级跃迁。(3)通过两种方法研究了过渡金属Ni2+掺杂的ZMAS体系微晶玻璃样品的形核机理:a.将高温下玻璃熔体缓慢降温至不同温度,得到析出物,研究了析出物的形貌和物相组成;b.将基础玻璃样品在800℃分别保温0.5h、1h、1.5h、2h、3h后,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玻璃中的物相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在形核初期,玻璃基质中首先析出钛酸盐相,尖晶石以此为基础形核、长大;随着保温时间延长,钛酸盐相消失,最终表现为尖晶石相,说明形核剂的加入对透明微晶玻璃主晶相微晶体的成分无影响。(4)本文重新合成了课题组发现的Cd2.42Zn0.58B2O6和Cd2MgB2O6新型硼酸盐化合物,并分别展开了进一步研究。本文对Cd2.42Zn0.58B2O6与已知的硼酸盐α-Cd3B206和β-Cd3B206进行了结构上的对比,发现其中[B03]三角形与阳离子中心多面体的连接方式有很大不同;通过对Cd2.42Zn0.58B206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得出该晶体材料光学带隙为3.96eV,对应的UV截止波长为313nm,这项工作对探索新的硼酸盐化合物具有指导意义。在Cd2MgB206晶体中,Cd2+和Mg2+均占据六配位格点,由于Mg2+半径(r=0.072nm)与Ni2+半径(r=0.069nm)接近,将NiO以一定比例掺杂于Cd2MgB206中,获得了 Ni取代Mg六配位格点的近红外发光材料。这为进一步研究以此为主晶相能够产生近红外发光现象的微晶玻璃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近几年,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快速发展,新应用、新产业、新服务每天都在出现,并且传统行业也朝着互联网+方向融合发展,推动着移动互联的脚步。每人每天的行为会产生很
至今为止,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探索尼罗罗非鱼在盐度应激条件下生理生化水平的变化,但是从免疫学的角度揭示盐度应激对其产生的影响的研究还十分有限。高渗条件下,有关鱼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接触网络的方式越来越多,伴随着多种多样的上网渠道,计算机病毒逐步渗透到个人主机上。时至今日,病毒检测技术愈发成熟,其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即对
目的:了解兰州市和东乡县两地区汉族与东乡族学龄期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患病情况,评估IDA儿童及经过配对选取的非贫血对照组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探
命名数据网络是未来网络架构的主要分支之一,该网络“革命性”地重构了网络的协议架构,符合现代网络应用的需求。命名数据网络应用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是流媒体数据。在流媒体数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XFEL)能够产生功率高、横向相干性好且波长连续可调的短波长辐射脉冲。这些特性使得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在原子物理、纳米材料科学、飞秒化学、生物分子结构
燃气发生器是采用氧化剂及燃料燃烧生成高温燃气以输出大功率热能动力的装置,在工业燃气轮机、火箭冲压、高超声速推进地面试验系统、气动激光器及化学激光器压力恢复系统等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虽然光作为传递载体在高速大容量信息传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传统光子器件由于衍射极限的存在使其在性能和尺寸方面都已不能满足当下人们
C3位含有四取代碳立体中心的3,3’-二取代氧化吲哚骨架是许多生物活性分子和天然产物中常见的结构单元。利用C3-单取代氧化吲哚作为亲核试剂在氧化吲哚骨架中构建手性季碳中
偶氮染料废水色度深、水量大、分布面广、水质变化大、有机毒物含量高、难生物降解,是很难处理的工业废水。现有的生物处理方法大多存在处理效率低、剩余污泥量大、水处理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