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纶纤维/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疲劳行为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w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交变应力(应变)的服役环境下,橡胶材料的疲劳性能决定了制品的使用寿命。本文研究了芳纶纤维(AF)增强炭黑(CB)/丁苯橡胶(SBR)的力学性能及疲劳行为与机制。对芳纶纤维分别进行热氧化处理、Li Cl络合处理以及Na OH处理,使AF表面活化,增加AF的表面粗糙度,同时分别以丁吡胶乳、国产液体橡胶、硅烷偶联剂(KH560)作为界面粘结剂处理AF,通过对力学性能及疲劳性能的表征测试,分析了改性后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变化。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不同界面特征的AFs对增强SBR/CB复合材料静态机械性能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计算纤维影响参数α,疲劳裂纹增长率和撕裂能间的关系,评估AFs疲劳裂纹增长率的综合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低疲劳应变条件下,AF增强复合材料的裂纹扩展速率高于SBR/CB,但随着疲劳应变的增大,复合材料的裂纹扩展速率明显低于SBR/CB。提出了在裂纹扩展过程中纤维对复合材料的影响机理。同时,纤维和基体之间的界面特性对复合材料疲劳性能产生影响。尽管静态机械性能差异较小,在AFs表面涂覆VPL层,增加了柔性界面层对疲劳裂纹的吸引作用,有效地抑制了疲劳裂纹的扩展。小缺口裂纹尖端在较低疲劳应变能缓慢扩展,应变加大,裂纹尖端易出现钝化,终止裂纹扩展。(2)研究氢氧化钠(Na OH)处理及马来酸酐化液体橡胶(MLPB)复合改性对纤维增强丁苯橡胶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及疲劳性能的影响;表征纤维不同取向方式对复合材料静态机械性能及疲劳裂纹扩展带来的差异;并调查纤维不同取向复合材料疲劳前后相对脱粘能(RDE)的变化。MLPB不仅能增强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同时增加纤维与基体的粘附性,能有效提高纤维对裂纹扩展的抑制作用。纤维不同取向方向对复合材料静态机械性能与动态疲劳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且纤维垂直取向时,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特性与复合材料性能相关性不大。纤维垂直取向,复合材料无缺口试样疲劳后,应力应变曲线出现明显偏离,RDE值降低;纤维平行取向时,复合材料疲劳前后应力应变曲线无明显变化。(3)研究偶联剂KH560与丁吡胶乳VPL形成的不同特性的界面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疲劳裂纹扩展过程复合材料应力变化趋势。KH560与VPL均能提高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其100%与300%定伸应力均有提高,但在动态机械性能方面,VPL形成的韧性界面层能吸收更多的能量,界面抗损伤性能更佳。
其他文献
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的开发后期,要保障油田的稳产与可持续,并保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较高的最终采收率,油田的动态开发评价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等是油田综合调整部署
当今纺织品的创新设计是艺术和工艺的创新,蕾丝是一种艺术品,不仅仅局限于作为面辅料,也能够被当作一种设计元素,通过结合不同的材质和工艺进行创新,创造出新的艺术效果。本论文提取了蕾丝中的设计元素,结合数码提花技术进行提花面料的创新,为提花面料多样化的视觉效果注入新鲜活力。论文深入研究了蕾丝的风格特征,将蕾丝的视觉风格特征,包括色彩、图案、肌理等要素,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并从中提取出设计元素,进行仿蕾丝风格
短纤维增强橡胶复合材料将纤维的刚性与橡胶的弹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保留橡胶优点的同时赋予橡胶更优异的性能。本文采用芳纶浆粕短纤维作为补强纤维,研究芳纶浆粕(AP)增强炭黑(CB)/高苯乙烯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通过紫外辐照、Li Cl溶液络合、胶乳包覆等方法处理AP纤维,改善纤维与橡胶基体的界面粘结性,结合橡胶加工分析仪(RPA)、力学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耐切割测试、动态疲劳测试
近些年来,随着太阳能的广泛利用,开发基于丰产元素的光催化材料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人工光合作用,即通过太阳能驱动水分解产氢,是一种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有效途径。多金
我国绿色建筑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建设生态节能的绿色建筑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拉大,“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理念虽在城市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而在广大乡镇地区,情况却不容乐观。结合我国目前产业调整现状,在大力发展的新型产业的乡镇建设中,办公建筑具有数量多,分布集中的特点,如何将绿色建筑的理念应用到乡镇办公建筑节能设计中,设计建造出既能满足使用者需求,又能对建
地下水溢流积冰(也被称为冰湖、冰丘、涎流冰等),是指地下水从地表或河冰裂缝溢流出后,受低温影响冻结而成的积冰体。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溢流积冰漫延开来,会侵害道路或建筑物,以及对基础设施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是寒区特有的一种水文地质灾害。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地下水溢流积冰问题,选取世界典型地下水溢流积冰点西伯利亚布鲁斯作为典型研究区。在梳理地下水溢流积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水文、气象和地质等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最严重的土壤问题之一,制约了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利用遥感手段开展盐渍土监测必要而迫切。在土壤盐渍化动态监测中,单一传感器数据很难满足长
本文选择大兴安岭地区区域河流黑龙江、甘河、呼玛河的洪峰系列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区洪水特征,气象等自然因子进行梳理。通过构建的洪水成因数据库,采用传统和现代的长期预报方法分析该区域洪水演变规律,探寻元驱动方式,同时建立该区域洪水长期预报模式。主要内容如下:(1)大兴安岭地理位置特殊,受极涡和地极移动等因素影响明显,夏季洪水形成与冬季降雪融化的形成径流具有耦合性质。选择大兴安岭地区岭北、岭南的指定水文站
近年来,作为一类新型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得到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MOF材料是由金属离子或者金属簇和有机小分子通过配位键相结合形成的
本文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地质、钻井方法,结合搜集的地质资料和分析化验资料以及昌德气田后期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岩性识别、岩相及其分布特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