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铁车轮凹形磨耗(简称凹磨)是一种常见的车轮磨耗形式。严重的地铁车轮凹磨会影响车辆的运行性能,易导致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增加车辆与线路的维护成本。因此,研究地铁车轮凹磨对轮轨接触关系、车辆动力学性能、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等的影响,对保证车辆安全运行及制定合理的维修策略非常重要。本文针对我国某条地铁线车轮凹磨严重的问题,采用现场测试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铁车轮凹磨的影响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铁车轮凹形磨耗(简称凹磨)是一种常见的车轮磨耗形式。严重的地铁车轮凹磨会影响车辆的运行性能,易导致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增加车辆与线路的维护成本。因此,研究地铁车轮凹磨对轮轨接触关系、车辆动力学性能、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等的影响,对保证车辆安全运行及制定合理的维修策略非常重要。本文针对我国某条地铁线车轮凹磨严重的问题,采用现场测试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铁车轮凹磨的影响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对该地铁线路进行了轮轨廓形测试和轮轨踏面状态调查。发现车轮磨耗以踏面凹磨为主,几乎没有轮缘磨耗,踏面磨耗量超过1 mm后,车轮踏面开始出现凹陷,凹陷量与踏面磨耗量之间呈近似线性关系。该线路运营3年后,钢轨磨耗量较小,以垂直磨耗为主,侧磨较小。在半径400 m、600 m、800 m曲线段上高轨轨距角处滚动接触疲劳损伤较为严重。对车辆进行了振动测试,发现绝大部分区间凹磨车轮的车辆横向平稳性要优于标准型面车轮。(2)建立了某地铁车辆动力学模型,通过实测车辆振动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插值车轮廓形,分析了车轮凹磨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及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凹磨发展,轮轨接触点对由均匀分布变得集中到踏面中部、轮缘根部、假轮缘内侧3个区域。凹磨的发展增大了轮对横移时的滚动圆半径差以及等效锥度,降低了车辆的临界速度,但提升了车辆曲线通过性能。针对本文所研究的地铁车辆,凹磨对车辆垂向平稳性几乎没有影响,会提升车辆横向平稳性。(3)基于表面疲劳指数和损伤函数,分析了车轮凹磨对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影响。车辆通过半径600 m曲线时,在导向轮对的作用下,低轨主要是轨顶的磨耗损伤,高轨主要是轨距角处的疲劳损伤;而非导向轮对的作用则相反,低轨主要是轨顶外侧及轨距角处的疲劳损伤,高轨主要是轨顶处的磨耗损伤,但磨耗及疲劳损伤比导向轮对小很多。车轮凹磨的发展会增大钢轨轨顶磨耗宽度,且使轨距角处的疲劳损伤范围更加集中。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地铁线路,在插值车轮廓形作用下,半径450~500 m的曲线段,高轨疲劳损伤较为严重;对于半径400 m的曲线段,施加轨侧润滑后,钢轨疲劳损伤相比于没有轨侧润滑时更严重;对于半径400 m、600 m和800 m的曲线,在1/20轨底坡下的钢轨疲劳损伤低于1/40轨底坡,且曲线半径越小,钢轨疲劳损伤减小得越明显;对于半径600 m、800 m的曲线段,凹磨车轮和磨耗轨有较好的匹配性,钢轨疲劳损伤较小。(4)建立了轮轨弹塑性接触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插值车轮廓形,分析了轮对在不同横移量、摇头角工况下,车轮凹磨的发展对轮轨接触斑形状、接触应力及钢轨等效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摇头角对接触斑状态几乎没有影响,仅使接触斑在纵向位置上有所偏移。车辆通过曲线时,由于车轮凹磨增大轮径差,因此减小了轮对的横移,但仍然会增大接触应力及钢轨的等效应力,使得钢轨最大等效应力由次表层移动到表层,表层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易产生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针对本文所研究的地铁车辆,根据轮对在3 mm横移量下不同凹陷程度的车轮与钢轨匹配时钢轨等效应力及塑性应变的变化,建议车轮凹磨的镟修阈值为0.75 mm,以减缓钢轨疲劳损伤的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雷达对抗技术的发展,组网雷达已逐渐应用于实际战场,雷达的网络化使雷达性能进一步提升,同时对抗组网雷达的难度加大。正确识别雷达组网方式对于我方对抗组网雷达和指挥决策有着重要意义。雷达组网方式的识别过程是从雷达网的组网原则和探测原理出发,根据实时侦收到的网内特征信息与情报信息,依据相关模型识别雷达组网方式。论文从模式识别的角度,研究内容基于现阶段雷达组网协同工作特性,及组网雷达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迅速发展,运输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提速和重载是当前铁路货运发展的两大重要方向,尤其是在客货共线的情况下,以此来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和效率。集装箱平车作为铁路专用货车,具有诸多优势,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论文对某公司设计的快捷集装箱平车建立有限元模型和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构架疲劳特性和车体结构优化设计,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国内外铁路货运的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近年来发展迅速,总里程已超过5000 km。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承载较大的客运量,是当今社会城市居民短距离出行的首要选择之一,也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主流制式,占据了绝大部分总里程。地铁选线时,需要考虑城市的布局和规划、分析预测客流量、合理布置站段等多方面因素,选线中不可避免地会设置许多曲线和坡道,常规地铁正线最小曲线半径通常为300 m,场段曲线半径则更
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的积雪结冰严重影响着列车的运行品质并威胁着列车的运行安全。列车在冬季降雪环境运行时会卷起轨道上的积雪,进入转向架区域的雪粒在粘性、重力等的作用下沉积在许多重要部件上。列车运行时由于电机的散热、制动盘的摩擦热等,导致转向架区域沉积的雪粒融化并凝结成冰。转向架部件的结冰会对列车的制动、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等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对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问题中的雪粒运动相似准则、制动盘
在电气化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弓网系统因其安全、稳定、可靠、速度适用范围广而成为目前高铁列车取电的主要方式,为更好地保障电气化铁路的行车安全和质量,为此有必要针对弓网系统的动力学建模进行研究。受电弓作为列车上与接触网进行耦合并由此获得电能的设备,在其上的弹性元件作为其吸能、储能的重要元件,不但能够帮助受电弓吸收来自于弓网动态耦合过程中出现的振动和冲击,而且其结构参数能够直接影响受电弓与接触网的匹配状态
超宽带天线的研究是天线研究中的重大课题。能够应用于超宽带系统中的超宽带天线应该满足覆盖超宽带频段的带宽、稳定的增益、全向的辐射方向等特点。在卫星通信、移动基站等方面还需要超宽带天线具有低剖面、小型化等特点,同时,在可穿戴设计以及与其他设备集成等方面还需要超宽带天线具有柔性的特点。因此本文主要进行了小型化、低剖面、柔性的超宽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文首先基于聚酰亚胺材料设计出了一款小
交通速度的监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续进行交通信息发布、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排放、交通安全管理等问题的基础。为此,对路网范围内的交通速度监测十分必要。但现有的监测设备如环形检测器、摄像头等覆盖范围较局限,且成本高、灵活性较差,难以做到完全的时空覆盖。基于出租车的交通状态监测方法具有覆盖范围广、成本低、易获取等特性,使得从路网范围内获取交通状态成为可能。但由于某些路段在时间或者空间上未有
在无人驾驶领域,从真实驾驶场景中识别出车道线是自主驾驶车辆感知周围驾驶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识别出的车道线质量对车辆可行驶区域的划分以及驾驶决策都有着巨大影响。为了保障无人驾驶车辆的行驶安全,无人车需要具备在不同类型的驾驶场景中正常行驶的能力(例如在车辆拥挤的道路,光线不足的环境,光线过强的场景等)。同时在空间上车辆行进过程中周围的环境也可能随时出现不可控制的变化,附近的行人与车辆等因素都需要被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