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S2与CoS2催化剂在能源转化反应中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c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与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发展可再生能源转化技术非常重要。设计出高效、稳定、廉价的催化剂是该方向的研究重点。利用模拟计算既可以对催化剂材料的催化实质进行原理性分析,也能探究不同改性对材料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规律,从而为实验合成提供具体指导性方向,因此研究意义重大。在众多具催化性能的材料中,MoS2作为典型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在最近的实验研究中被开创性发现具有CO2催化还原的能力,这种方向性的突破为MoS2的进一步应用创造了条件的同时,如果能够探究其反应机理,对其他材料在未知领域的应用研究也极具借鉴意义。并且可借此在MoS2材料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改性来进一步提高MoS2材料在CO2还原反应上的应用前景。在分解水领域中,设计并开发出降低析氧反应(OER)这一关键半反应所需能垒的催化剂是研究工作中心之一,CoS2作为廉价且易合成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却因高的OER反应能垒限制了其在分解水领域的运用,因此采取措施对其改性是大势之趋。本文以MoS2、CoS2为研究对象,对材料及其各自特定的改性材料进行第一性原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材料的空间构型,能量变化,电子结构及材料表面的基元反应过程等。本文主要是通过建立合理模型,从原子层面探究材料表面小分子的吸附及反应过程,结合材料的电子结构特点探究催化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从揭示材料性质的第一要义出发来达到材料在能量转化领域更广泛运用的最终目的。本论文的研究工作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MoS2催化CO2还原反应(CO2RR)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通过建立Mo原子暴露的MoS2(010)面,经过不同位点尝试得到了 CC2RR中部分小分子在表面上最稳定的吸附构型,并结合CI-NEB(climbing image nudged elastic band)过渡态搜索方法得到了材料表面CO2还原成CO过程中表面分子的结构变化及各基元反应的活化能垒。其中当单个CO*存在于表面时更趋于进一步加氢还原,但当表面有多个CO分子吸附时会降低CO*的吸附能从而使得CO*脱附能垒大大降低(*表示小分子在表面的吸附状态)。最终发现:CO2还原成CO的决速步骤为活化后的CO2第一步加氢形成OCOH*,该步骤中间反应能垒仅为1.23 eV。同时,经计算证明CO的吸附度增加会大大促进CO的脱附,因此这是实验上MoS2在Mo原子暴露表面具有催化CO2还原活性并且最终产物为CO的原因。2.Cu团簇负载的MoS2结构的第一性原理分析团簇负载是一种可以改变材料性质的有效途径。在这里选择极具CO2催化还原能力的Cu作为负载团簇,建立并得到了包含4、6、13个Cu原子的稳定团簇负载构型(记作Cun@MoS2,n=4、6、13)。并在基底表面,团簇表面,基底与团簇接触界面三种不同位置上对三种不同大小团簇表面上小分子的最稳定吸附构型进行了探究。最终得到小分子都易于吸附于基底MoS2表面或基底与团簇的接触界面上。同时以Cu4@MoS2为例,探究了 Cu团簇负载对材料电子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 CO2吸附于Cu4@MoS2结构中MoS2表面以及团簇与MoS2的接触界面两种情况下材料的电子结构,结果发现CO2在团簇与基底的接触界面上时与催化剂表面的相互作用更加强烈,这可能会使得CO2的还原更易于发生在基底和团簇的接触界面位点上。3.CoS2与N掺杂的CoS2表面催化OER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通过建立CoS2(001)与稳定N掺杂的CoS2(记为N-CoS2)(001)表面,得到了 OER反应中间小分子O*,OH*,OOH*在所有可能位点上的吸附构型,确定了表面发生OER反应时最低自由能变化的反应位点,并加以频率计算得到最优反应位点上OER各基元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经对比发现N的掺入能够改变OOH*形成这一决速步骤的自由能能垒,从而降低表面OER所需要的外加电势。经过电子结构分析发现N原子的掺入能够提高Co的d轨道中心,改善基底的反键轨道与表面小分子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促进表面OER的进行。
其他文献
热处理工艺在管线钢加工、铸造、成型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根据管道沿路铺设的地形情况,以及油气输送的多方向性,需对管线钢进行二次热处理以辅助弯
锂离子电池因为具有能量密度高、输出功率大、电压高、自放电小等优势,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优良储能设备,也是目前商业化储能电源的主流。然而传统基于电解液的锂离子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试运营,干渠局部藻类滋生,尤其是高温的夏季,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加快,严重影响水质,降低了整个工程的输水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在干渠各个渠段及其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人类活动,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温持续上升。N2O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单分子增温潜势为CO2的298倍。青藏
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力求能源绿色清洁化,是二十一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大能源大电网的日益成熟,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规模也逐步扩大。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
能源问题是当今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亟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目前作为主流能源的煤炭和天然气等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正面临着储藏量的减少和需求不断增加的不可调和之矛盾
玉米(Zea may L.)作为人们主要食用的四大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安全、工业与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多用型农作物。玉米籽粒是人类膳食和动物饲料的重
随着中微子的发现,对中微子的研究热潮逐渐兴起并深入发展。自从1956年雷因斯和柯万发现中微子以来,科学家在中微子领域逐渐取得各种显著成果,正逐步揭开这种粒子的神秘面纱。当前中微子的研究是粒子物理学中最为活跃的分支之一,存在着很多难解之谜,这可能会成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的突破口,因此全世界科学家都在为研究中微子努力奋斗着。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是我国进行探索中微子奥秘的一项科学实验项目,这项实验是为
煤炭资源作为一种主要的能源,在未来几十年内是不可替代的。基于我国能源特点“富煤、贫油、少气”,以煤制天然气(SNG)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清洁煤炭技术之一。近年来,随着天然气
本文是以北京华德液压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履带吊、旋挖钻等工程机械用多路阀中使用的溢流阀为研究对象,通过溢流阀的基本参数设计和性能分析,根据流体力学理论计算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