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籀红室藏本”与程乙本版本关系研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籀红室藏本”是我国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收藏过的一部120回的旧抄本《红楼梦》。因其书斋名为“籀红室”,故此得名。“籀红室藏本”是一个长期存有争议的版本。早在20世纪20年代,容庚就与胡适围绕“籀红室藏本”产生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之前还是之后的问题展开论争。此前,胡适曾考证《红楼梦》最初只有80回,直到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高鹗排印程甲本才有了120回本的《红楼梦》。也就是说,曹雪芹只创作了前八十回《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的。但是,容庚认为“籀红室藏本”产生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前,而且又是120回的全抄本,则120回本《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原本,后四十回不可能是高鹗续作的。然而,胡适却断言“籀红室藏本”全抄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的程乙本,决非乾隆五十六年以前的抄本。2007年,夏薇发现“籀红室藏本”避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中的“宁”字,最终推断该抄本的抄写年代在道光元年(1821年)以后,也就是说,该抄本产生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后。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籀红室藏本”的底本也产生于道光元年之后,不排除其底本有产生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前的可能。对于这一问题,即“籀红室藏本”的底本产生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前还是之后的问题,学界尚存争议。对于《红楼梦》研究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与《红楼梦》后四十回问题密切相关。如果“籀红室藏本”的底本确实产生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前,那么争论了近百年的“高鹗续书说”则会不攻自破,该抄本的价值将不可估量;反之,则该抄本的研究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这也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将“籀红室藏本”与早期抄本、程甲本、程乙本进行了对比研究。首先,与早期抄本对比,发现该抄本与早期抄本存在大量异文,表现出异于早期抄本的特征,说明该抄本与早期抄本不存在直接的版本关系。其次,与程甲本对比,发现同样存在大量异文,说明二者也不存在直接的版本关系。最后,本文重点将该抄本与程乙本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内容高度相似,甚至存在大量的雷同讹误,这就说明二者版本关系非同一般,可以推断二者存在直接过录关系。那么,“籀红室藏本”与程乙本究竟是谁直接过录的谁呢?通过举证分析,本文判定“籀红室藏本”从程乙本直接过录而来。换言之,“籀红室藏本”的底本是程乙本,不可能产生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前。
其他文献
什么是公共伦理和私人伦理?公共伦理与私人伦理是怎样的关系?这是当前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以公共伦理及私人伦理的基本涵义作为切入点,深层解析二者的特点、调节对象以
本文以《唐代孝道研究》为题,阐释了儒家孝道思想的确立和发展过程,重点分析了唐初、武则天时期、唐玄宗时期孝道思想的内容及特征,试图揭示孝道思想在儒、释、道思想背景下
秦汉时期是人们家庭观的重要转型期,家庭伦理观念中的原始成份逐渐被淡化,由原始的遗留模式经过百家争鸣时期家庭观的多样性,最终向以儒家之“礼”为基础的整合模式发展,奠定了中
国内外关于权力与道德行为的研究都是在探讨权力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却从未探讨过不同权力的个体在做出道德行为之后的后续道德行为是否存在差异,也即权力对道德行为的前后一致
人类自进入现代之后,尤其当今时代,面临日益严重的价值危机,尤其表现在伦理价值观方面,人类价值观的根基问题由此凸显出来。从唯物史观可知,价值观是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
兴起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掀起了性革命、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潮,尝试婚姻(试婚)、模拟婚姻、同居不婚等日益盛行。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双重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人们的婚姻
目的:通过观察周翠英教授经验方脊痹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慢性活动期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思路。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以经济增长为唯一追求目标的传统技术创新活动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改善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和社会生态危
所谓性道德主要是指人们在两性关系上所持有的道德观念和态度,也涉及家庭伦理和代际伦理等话题。性道德包括人类性道德心理、性道德行为和性道德规范。罗伯特·赖特主要研究的
亚当·斯密,一位集经济学家、道德哲学家和思想家于一身的伟大人物,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刻的思想启迪。时至今日,其思想仍被人们广泛探讨和合理吸收,对我们当今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