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籀红室藏本”是我国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收藏过的一部120回的旧抄本《红楼梦》。因其书斋名为“籀红室”,故此得名。“籀红室藏本”是一个长期存有争议的版本。早在20世纪20年代,容庚就与胡适围绕“籀红室藏本”产生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之前还是之后的问题展开论争。此前,胡适曾考证《红楼梦》最初只有80回,直到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高鹗排印程甲本才有了120回本的《红楼梦》。也就是说,曹雪芹只创作了前八十回《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的。但是,容庚认为“籀红室藏本”产生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前,而且又是120回的全抄本,则120回本《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原本,后四十回不可能是高鹗续作的。然而,胡适却断言“籀红室藏本”全抄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的程乙本,决非乾隆五十六年以前的抄本。2007年,夏薇发现“籀红室藏本”避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中的“宁”字,最终推断该抄本的抄写年代在道光元年(1821年)以后,也就是说,该抄本产生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后。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籀红室藏本”的底本也产生于道光元年之后,不排除其底本有产生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前的可能。对于这一问题,即“籀红室藏本”的底本产生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前还是之后的问题,学界尚存争议。对于《红楼梦》研究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与《红楼梦》后四十回问题密切相关。如果“籀红室藏本”的底本确实产生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前,那么争论了近百年的“高鹗续书说”则会不攻自破,该抄本的价值将不可估量;反之,则该抄本的研究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这也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将“籀红室藏本”与早期抄本、程甲本、程乙本进行了对比研究。首先,与早期抄本对比,发现该抄本与早期抄本存在大量异文,表现出异于早期抄本的特征,说明该抄本与早期抄本不存在直接的版本关系。其次,与程甲本对比,发现同样存在大量异文,说明二者也不存在直接的版本关系。最后,本文重点将该抄本与程乙本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内容高度相似,甚至存在大量的雷同讹误,这就说明二者版本关系非同一般,可以推断二者存在直接过录关系。那么,“籀红室藏本”与程乙本究竟是谁直接过录的谁呢?通过举证分析,本文判定“籀红室藏本”从程乙本直接过录而来。换言之,“籀红室藏本”的底本是程乙本,不可能产生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