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战狼》系列电影的伦理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feng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有新要求,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审美需要良性促使新主流影片的迭代。吴京从2008年与李忠志联合执导《狼牙》的默默无闻到独立执导《战狼》系列电影的一鸣惊人就是他作为新生代导演的蜕变过程。《战狼》系列电影的票房爆发式的井喷,尤其是《战狼2》在2017年突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的票房纪录。系列电影两部一共创造了62.19亿票房,其中第二部是第一部票房的近十一倍。作为新生代动作片导演的吴京,自1998年入行影视圈后参演多部作品但其执导作品却显得十分稀少,目前其执导的电影只有《狼牙》、《战狼》、和《战狼2》三部,其中《战狼》系列电影由吴京独立执导。吴京如此少的执导经验,却能在2017年《战狼2》上映后凭借该作品得到社会的强烈反响并爆发出巨大的票房能量,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可是,当前对吴京所执导影片的学术性分析却并不充足,未见对其作品从影视伦理这一影片构成要素进行的深入解读。解构这一票房神话背后的影像思维离不开多机位的角度分析,本文章以伦理学的视角剖析吴京执导的《狼牙》与《战狼》系列影片的人文内涵,结合当代新主流电影要求加以伦理性分析。从个人伦理、集体伦理、国家伦理、正义伦理等多个伦理视角解读《战狼》系列影片的所传达的伦理本质与生成机制。以勘探吴京所执导的影片能够在当下影视环境下创造票房神话背后的伦理支撑。本文由五个主要部分构成,以辩证发展的逻辑顺序来解读吴京电影的伦理性内涵,其中绪论部分主要讲述选题缘由和当前研究现状,通过厘清概念理论解码研究角度的学术价值。第二部分围绕吴京的影视生涯展开,通过速写吴京儿时的成长经历以及入行多年的摸爬滚打探究吴京所饰演的各类角色对吴京个人伦理意识生成的影响。第三部分,进入本文重点,关注吴京执导影片中频繁出现的“狼”性图腾的伦理剖面深入分析在其影响下的吴京执导作品的生成逻辑,从伦理性角度解读影片剧情设计和人物形象的兼容合意展现。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战狼》系列影片所传达的核心伦理性思想,并通过结合影片的硬件构成展现影视作品所期待艺术再现的伦理文化的输出通路。第五部分进行辩证统一的伦理落点总结,结合新主流电影弘扬“文化自信”的根本要求归纳系列作品的对身份伦理、国家伦理正向宣传的意义和方式,此外对影片所带来的诸多争议背后的伦理反作用力的生成原因的思考也是完善影片场外伦理影响的重要组成。在新时代有新要求的导向下,对理论守正创新的追求是延伸学术思维的必由之路,也是“文化自信”的当代要求。以伦理学的视角为破茧而出的《战狼》系列电影解读文化内涵并赋予其影像背后更多的人文思考,试为新主流电影的蓬勃发展学术助力以及为影视伦理范式分析提供些许宽泛的视野。
其他文献
“徐悲鸿西南美术家弟子群”是一个具有历史与地域特征的集群和称谓,他们是抗战时期随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向西转移,聚合于西南大后方,师从艺术大师徐悲鸿,进行艺术生产与传播,战后留在西南地区重建家园,继续艺术创作与美术教育活动,后成长为西南乃至新中国美术中坚力量的那一批美术家。“艺为人生”是徐悲鸿艺术观念的浓缩,是西南美术家弟子群汲取于徐悲鸿、内化于艺术实践、发扬在时代中的艺术文脉。本研究挑选了七位具有代
学位
报纸
为科学全面评价养殖场尾水治理设施净化效果,综合使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依据《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以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Mn)作为监测指标,对华南地区某地市的50家养殖场连片池塘尾水设施治理水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经过治理,养殖尾水二级排放限值达标率由治理设施进水口的84%提升到出水口的96%;单因子水质标
期刊
中华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与“魂”,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关键。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意识形态渗透、多元文化侵袭、个体自我意识增强,对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的中华文化认同状况关系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如何増强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基于此,本研究按照“是
学位
微藻是一类含有叶绿素a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观的以个体、链状或群体形式存在的单细胞藻类,能够利用水体中的碳、氮、磷增殖并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核酸等细胞成分。近年来,国内外发展了藻类水处理技术,因其高效、安全等优势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水质调控和尾水处理,微藻与细菌的共生和抑制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微藻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微藻在水产绿色养殖的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北上”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出现在香港电影史上的一个新词汇,大批香港影视导演纷纷涌入内地谋求新发展,而林超贤则是在众多“北上”导演中独辟蹊径、脱颖而出并取得较好成就的其中一员,凭借《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斩获数名奖项并成功转型,其影视作品在结合独特的港式人文情怀与内地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平衡了影视作品的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在记录文化思想观念交融的同时对社会现象提出批判与思辨,在迷茫的伦理困境与危机
学位
在全球化时代,美国当代艺术与全球当代艺术互为同构。正是美国当代艺术的复杂性,引起史学者对艺术写作及美学话语的关注。《十月》(October)杂志以激进的艺术实践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紧张关系为探讨方向。担任该杂志编辑的“十月主义者”对这个时期美国艺术文化中蓬勃发展的深层关系做了大量探讨。因此,研究他们的话语视角也就可以更清晰的剖析出艺术写作与当代艺术的互动关系。而正如其发刊首期文章中表明的那样,《十
学位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工业革命与随之而来的经济发展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资本主义以其快节奏、大批量、追求物质和即时满足的特点迅速地嵌入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层面,包括艺术。工业与技术的发展促成媒介上的革新,将机器的属性,如机械性、自动性与复制性带入艺术生产当中,改变传统艺术创作与欣赏的方式。同时,无法建立在统一的先验基础之上的全新都市环境与刺激体验,造成了人们在知识与感知之间的脱节,由
学位
本文着重于探究“上海牌”包装设计图像表层下的设计意义和内涵。通过解读上海优秀包装设计图像,分析其符号、工艺的选用,及设计师的国际设计意识。得到20世纪60-80年代的“上海牌”包装设计中,不同历史语境和不同市场对象下的图像设计特点,及包装图像中反映出的社会需求及城市精神。“上海牌”包装图像讲述的不仅是时代工艺技术的发展、政策导向、大众审美,体现了上海轻工业产品包装图像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进程。
期刊
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国际博物馆协会指出“21世纪的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可以将世界变得更美好”,强调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突出其文化教育功能对于人类的能动性作用。当下,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在满足人的精神富足、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它设定、容纳和传递城市历史与文化认同的功能也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