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对于融资的需求不断增多,因此寻求上市的公司也越来越多,而IPO(首次公开募股)可以帮助公司树立良好的声誉、较好地回报个人和风险投资的投入,并有助于公司治理、融资、激励和发展等多方面的提升,从而提高公司的长期竞争力。目前,公司IPO上市的准备时间都是比较长的,短的一般为一年,长的可能需要三年以上。在这段准备时间里,为了满足上市的要求,公司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然而,即使公司的投入很多,也未必能够顺利上市,事实上每年都有很多公司因各种原因被资本市场拒之门外,损失惨重。与此同时,一些公司因为准备上市时间过长而错失良机,一蹶不振。因此,对创业板IPO上市的路径进行研究尤为必要。本文主要是将公司上市相关理论、我国创业板公司IPO上市的路径和具体案例相结合进行探讨,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演绎法、案例研究法和归纳法等对上市案例进行分析,有利于公司在上市前结合自身业绩情况、经营业务和所处环境等因素调整其准备状况,避免执着于上市而给自身发展带来重大损失,同时能够对公司IPO上市以及上市具体路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本文选择拉卡拉作为案例公司进行探讨,主要是因为其上市历程一波三折,能够相对说明目前公司为了尽快上市而借壳或者带病上市,有很强的代表作用。通过对拉卡拉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拟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借壳上市的不合规性、实际控股人缺位、申请上市文件准备不齐全、公司主营业务不明确、被处罚次数增多以及毛利率不稳定等情况。并针对案例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拟上市公司方面明确公司的控制权、会计核算标准化,并且知晓公司所处的发展时机以及清晰的主营业务,不断加强公司自身的实力。监管部门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IPO的监管方式、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也要加强和金融中介机构与证交所多部门的协调监管、创业板还需优化发行审核制度以及监管部门提高对保荐人的要求,并且尽可能延长保荐人的持续督导期,这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拟上市公司提供上市方向,也有助于资本市场的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