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宏观税负成为政府、学术界和普通民众关注的焦点。我国宏观税负偏低还是偏高,名义负担与实际负担是否差距过大,政府有没有提供与税负水平相适应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税收增长速度为何远超GDP增速等问题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宏观税负之所以成为热点,主要原因在于它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税收负担的体现,不仅是衡量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指标,它还通过税收、收费等多种形式以及税负转嫁直接对企业和民众的经济利益产生重大影响。近两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税制改革政策,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政府和人民对优化税收制度、减轻税收负担、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和调节贫富差距的愿望。地区宏观税负是指某一区域在一定时期内,政府收入或税收收入的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同于全国宏观税负,对地区间宏观税负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政治、地理和税制等方面的差异对企业和人民的税收负担造成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1996年、2012年的相关面板数据,研究各地区宏观税负的省际、区际、区内差异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导致差异产生的可能因素进行理论假设进而实证分析,以期能够更深入的把握我国地区宏观税负差异现状、发展演变轨迹并找出影响地区税负差异的最根本的原因,为我国缩小地区税负差异提供一些理论借鉴。研究地区宏观税负差异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研究地区宏观税负差异问题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在我国的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中,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国家政策导向、人文等条件的差异,税收负担的地区差异也不容忽视,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研究地区宏观税负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地区财税体系的构建,为评价和制定地区财税政策提供重要依据。通过探究各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作用方向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地区间税负形成的内在规律,准确把握地区的税收课征强度,了解地区的税源结构,进而以优化影响因素为方法和途径提出一系列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方案。为保证论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采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运用的常用研究方法包括归纳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除此之外本文还运用了差异指标法和基于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两类特别研究方法,以期能够得到最为准确的分析结果。在宏观税负率的口径选择问题上,出于对数据可获取性和制度规范性的角度考虑,本文选取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的狭义宏观税负率作为研究对象。相对广义的宏观税负率,狭义宏观税负率能够更为准确的衡量政府实际控制的财政能力,且数据获取更加容易和规范。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说明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思路和方法。同时对于相关概念界定,包括宏观税负口径的选择、地区单位的划分,以及相关数据的来源和处理做了简单说明。第二部分,文献综述。笔者将相关文献依照“地区宏观税负差异现状研究”和“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研究”进行分类,其中“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研究”又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子类,并分别对其展开分析评述。学界对地区宏观税负差异现状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我国的地区宏观税负水平呈现东部大于西部,西部大于中部的基本格局。在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方面,有的学者对可能涉及到的所有因素进行统一研究,分类处理,有的学者则针对特定的某个或某几个关键性因素展开详细解析。在实证研究方法方面,采用建模分析尤其是面板数据模型的学者并不多,相关模型也存在变量不全面、数据不充分、数据有效性不足等问题,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的研究空间。第三部分,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此章节主要针对理论研究中的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分析,并提出理论假设。本文将影响因素分为两个层次,经济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其中经济性因素包含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和贸易开放度。制度性因素包括政府职能范围、税收征管水平、政府预算制度、税制结构、税式支出政策等。第四部分,地区宏观税负差异现状分析。该章节基于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1996-2012年共17年数据,运用极差及标准差系数分别衡量地区宏观税负的省际、区际、区内的绝对差异程度和相对差异程度,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我国地区宏观税负整体水平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而东部的京津沪三市对拉升东部宏观税负水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第二,‘从纵向时间序列来看,东、中、西部宏观税负水平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各区历年增长率则波动收敛;第三,我国区际宏观税负水平差异同省际差异均呈现“鹰型”波动上升的发展轨迹;第四,宏观税负区内差异方面,东部地区区内离散程度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在东部剥离京津沪地区后则离散程度大幅降低;第五,京津沪地区、剔除京津沪后的东部8省、中部和西部四个区域的宏观税负率表现出“俱乐部收敛”倾向,即在区际差异逐年扩大的同时区内差异逐步收敛。第五部分,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的现状描述及相关性分析。在该章节中,笔者主要根据上文的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和地区宏观税负差异现状,利用数据罗列、图表展示和初步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各因素与地区宏观税负差异之间存在的联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导致地区间宏观税负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第二,产业结构通过影响税源结构而对地区宏观税负产生影响,第一产业占比过高将拖累地区的税收创收能力,从而影响该地区的宏观税负水平,二、三产业发展不均衡是导致地区间宏观税负差异产生的内在因素;第三,行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地区宏观税负差异产生影响;第四,所有制结构主要通过对非国有经济尤其是外资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差异来影响地区宏观税负水平;第五,贸易开放程度越高,地区宏观税负水平就越高,外贸依存度的地区差异对地区宏观税负的不均衡现象的产生做出一定贡献;第六,政府职能范围的宽窄决定了税收收入水平的高低,“以支定收”的预算制度使得政府职能范围大的地区拥有相对较高的宏观税负水平,反之则较低;第七,税收征管水平与宏观税负率之间关系密切,税收征管水平越高,税收流失越少,则该地区的宏观税负率越高,征管效率从税务管理的角度上对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带来一定影响;第八,预算外资金收入1由于挤占了政府税收空间,导致宏观税负率降低,进而打破地区宏观税负均衡;第九,税制结构主要通过税种和税率的设计来影响地区间宏观税负的差异;第十,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区域差别化的税式支出政策进一步拉大了地区间宏观税负差异水平。综合分析,地区宏观差异现象的产生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六部分,地区间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本章主要从定量的角度试图证实上文所分析的各因素对宏观税负的影响程度和性质。模型基于1997年至2010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以宏观税负率为变量,选取人均实际GDP、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外商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地方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预算外资金收入占GDP的比重共六个解释变量分别代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中的外资占比、贸易开放度、政府职能范围、预算外资金收入,建立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模型回归结果完全证实了本文上述理论假设,即各因素均对地区宏观税负率具有显著影响。第七部分,平衡地区宏观税负差异的政策建议。基于本文对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笔者从均衡经济发展、升级经济结构、明确政府职能、加强税收征管、深化税制改革五个角度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期为调节地方宏观税负水平,平衡地区宏观税负差异提供借鉴。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本文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完整的阐释了地区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并就各因素为何导致地区差异做出详尽解释,使用数据可靠且证明力强,图文并茂,对该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升华,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利用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且模型的解释变量较为全面,弥补了既有模型变量不完整、解释程度有限的缺陷。面板数据模型由于充分考虑到个体的特殊效应,与大部分文献中使用的时间序列数据模型相比更为有效而全面,得出的结果更加可靠。
其他文献
通过对牛奶营养成分及其作用的概述,分析了牛奶的营养价值、原料乳质量安全关键控制因素,对牛奶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消费牛奶及其制品提供有益的借
文章对中学生厌学现像以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并作了相应的总结。
在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以RS与GIS一体化为分析手段,首先采用TM影像为背景资料,辅以地形图、土地利用图、土壤图、地质图以及GPS实测数据库等相关资料综合分析的
介绍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能以及抗紫外纳米材料的特性,以及纺织品老化与色变的现象和机理。通过对防老化、抗色变的传统工艺的分析,阐述使用纳米防紫外材料进行防老化、抗色变整
对重联机车中JZ 7型制动机系统的高压安全阀的安装位置及打风压力继电器 (调压器 )控制风管的连接位置进行了分析、讨论 ,指出了现有机车中设计、制造上存在的缺陷 ,并在实际
食管癌发病机制复杂,与饮食、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学研究的兴起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食管微生态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食管癌病因学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兴媒体的日益活跃,以及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媒体与司法的关系越发纠葛。媒体的介入,能广泛地掀起民意高潮,对案件结果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从郑州的张金柱
《唐物语》第十九段对《汉书·朱买臣传》中朱买臣故事进行改编,因受众群体、文化差异、民族向性的不同,在改编过程中必然产生对母国文化信息的过滤与人物形象变异。以朱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激增,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加上巨大的养老金缺口,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老年生活是否有良好的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
我国自二十世纪80年代启动住房体制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对经济、民生的影响不容小觑。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面临着民众对不动产投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