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进一步优化发展,城镇化正在持续地深入推进,人口流动规模十分庞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提出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一直是最主要的核心主题和实现方式,也是当前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之一。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河北省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于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作用不断增强,省内与省际流入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不同等级城镇中大量集聚,因此河北省以省内与省际流入人口城镇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值得关注。人口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反过来也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省内与省际流入人口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群体特征差异,同时二者流动距离、流动成本、城镇化难易程度截然不同,因此形成多样化的城镇化类型。加强对省内与省际流入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对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是关系到稳定并长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政府部门和学界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通过收集和浏览大量文献资料,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微观尺度,以县(市、区)为基本地理单元,深入研究河北省省内与省际流入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性。首先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流动原因、就业、收入、居留意愿、社会保障等方面统计分析省内与省际流入人口的个体特征,分析二者的人力资本及发展需求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归纳异地城镇化、就近就地城镇化等不同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特征,研究发现省内流入人口家庭化流动趋势更加显著,居留意愿较为强烈,更容易实现就近就地城镇化,但省际流入人口劳动年龄人口相对较多,以务工、经商等经济原因为主,异地城镇化成本较高。其次,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深入研究省内与省际流入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二者空间分布格局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得出四种流入人口规模类型,研究发现省内流入人口各设区市“中间高-外围低”圈层结构特征明显,形成了“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人口集中分布廊道,但省际流入人口对流入地的选择空间偏好性更突出,集中分布在京津周边地区各县(市、区)。第三,结合SPSS软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从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入手,深入探讨省内与省际流入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剖析二者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始终加快人口流入的第一要素,社会因素地位凸显,城市生活环境要素备受关注。第四,结合全文研究结论以及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引导河北省省内与省际流入人口城镇化的对策建议,探究多元化城镇化发展模式,力求为合理配置省内与省际流入人口资源、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与有序迁移、促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做出贡献;最后,基于本文研究,发现研究创新点,归纳研究不足,展望后续研究的新思路、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