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里的树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树木的健康和树体结构安全对市民是十分重要的。树木是一个生命体,虽然生长缓慢,但也会因为不同因素影响,令树木出现问题,如树体断裂、病虫侵害等导致健康和树体受损。因此,及时检查和评估树木风险的状况,执行不同的护养措施,可降低树木倒塌风险,保障周围环境的安全。本研究使用无损检测方法对香港城市内10类绿地上胸径≥95mm的树木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评定树木风险等级,研究不同树种的潜在风险因子、树木风险能力评级和减低潜在风险的措施。研究主要结果包括:(1)调研的绿地上共记录到13,916株胸径≥95mm的树木,隶属于56科126属187种。树种主要集中于棕榈科Arecaceae、桑科Moraceae、苏木科Caesalpini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含羞草科Mimosoideae、木兰科Magnoli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紫葳科Bignoniaceae和芸香科Rutaceae,以上的科共占总数的53.68%,以棕榈科的树种最多,共计20种。绿地上最多的树木数量是含羞草科共2,250株,占16.17%;其次是苏木科,共1,954株占14.04%;桑科则有1,564株占11.23%。187种树木分别属于56科分别属于7个分布区系,以热带分布为主,占非世界分布科数的85.37%。126属分别属于12个分布区系,亦是以热带分布为主,占非世界分布属数的84.06%。(2)10类绿地树木的护养程度由高至低排序为:主要干道>区域公园>中学>社区会堂及福利设施>地区休憩公园>小学>住宅用地>邻舍休憩用地>道路旁绿化用地>专上学院。(3)绿地上的树木健康和结构状况一般的占93.60%;其次是差,占2.46%;好的状况最少,占3.42%;死亡的树木72株,占总数的0.52%。(4)调研的树木中有343株树木有潜在风险,占全部树木的2.47%。有潜在风险的树木分别属于28科,株数最多的5个科是苏木科、桑科、含羞草科、大戟科和樟科Lauraceae。集中在危害风险高类别则有226株,占全部有潜在风险树木的65.89%。(5)有潜在风险树木的高度级别统计中,主要集中在苏木科、含羞草科和桑科。常绿与落叶树分别占有潜在风险树木数量的62.39%和34.69%,最多有潜在风险常绿树木是含羞草科树木占20.09%,最多有潜在风险落叶树木是苏木科占30.25%;有潜在风险的常绿与落叶树木的含羞草科树木分别占总潜在风险数量的12.54%和0.87%,苏木科占7.29%和10.50%。乡土与外来树分别占有潜在风险树木数量的27.70%和72.30%,最多有潜在风险乡土树是桑科树木占34.74%,最多有潜在风险外来树木是苏木科树木占19.76%;有潜在风险的乡土与外来的桑科树木数量分别占总潜在风险的9.62%和4.96%,苏木科占3.50%和14.29%。(6)树木移除和树冠修剪是解除树木潜在风险的主要方法。树木移除的主要原因有树干倾斜,占所有被移除的树木的38.87%、树洞占19.03%、木材腐朽占18.22%、连根拔起占5.26%、根部被限制生长占5.26%和其他如病虫害等占2.43%。苏木科、含羞草科和大戟科树木被移除的比例较高,分别占72.22%、88.89%和60.00%。而树冠修剪可解除不健康枝条断裂的潜在风险,桑科树木的树冠修剪比例较高,占70.45%。本次调查发现苏木科和桑科的树木在香港各类绿地中种植数量最多,所以相对有潜在风险的比例亦会高。其中苏木科的洋紫荆Bauhinia×blakeana是香港区花,因此各绿地除了大量种植了洋紫荆外,亦喜爱栽种同属的树种,但羊蹄甲属Bauhinia树木树冠宽阔,生长快速,枝干容易折断、产生裂痕。桑科的榕属Ficus树木树冠宽阔,容易形成遮荫效果,在香港环境生长良好,但因为树体高大,往往种植面积不足,容易倒塌,所以潜在风险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