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l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立法对农地抵押采取了二元化立法模式,即允许“四荒”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抵押,而对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权利抵押予以禁止。该权利的用益物权属性追求“物尽其用”,因此要求权利能够自由处分,而这与现行法律相冲突。同时,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过程中,系列地方政策已突破法律限制,并代替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予以规制,而因其不稳定性影响交易双方的合理预期,降低抵押积极性。本文试图在阐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其法律规制的现状与问题,同时参考各地抵押实践,寻求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完善途径,以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资产化、资本化、财富化的实现。本文共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必要性。本文认为,其必要性体现在:抵押是发挥该权利用益物权价值的应有之义,是农业生产融资的现实需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农村城市化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制度设计上,应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设立排除障碍,并保障其实现。  第二部分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规制的检讨。我国现行立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采取二元化立法模式,然而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已丧失现实适用性,同时存在诸多问题。而中央与地方政策不仅突破了现行法律的规定,且利于权利抵押融资功能的实现。因此本文认为,现行法律法规已不再适应实践的需要,应尽快予以完善。  第三部分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实践的评析。本文认为,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实践中,主要有直接抵押、反担保和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等三种模式,且均以土地承包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离为前提,以流转中介组织为基础,助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设立与实现。然而由于其以政策规范为运行基础,抵押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从立法上予以解决。  第四部分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完善。本文认为,应当首先立足于我国流转实践,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法律法规体系,构建抵押交易市场,明确抵押设立与实现规制。同时应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抵押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使承包地逐渐褪去生存保障性质,使农民真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之路。
其他文献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地缘政治发生根本改变。我国西北与中亚跨界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有了新发展,其对我国的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稳定影响重大,引起学
学位
核损害民事责任制度产生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国际法学界和核工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国际核损害民事责任制度现今已经较为完备,国际公约以及大多数国家国内立法均系统、详尽的规
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上世纪90年代是湖北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节点,特别是十四大前后,湖北现代市场体系发展迅速。本论文在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私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凭借自身的优势已悄然成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表达政治意愿、进行政治利益诉求的重要平台。网络构筑了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
学位
随着政府职能转型和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建设高效政府、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培育社会发展多元力量已经成为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任务。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使社会发展中
反收购是指目标公司为防止其控制权转移而采取的旨在预防或阻止收购者收购本公司的行为。反收购的核心在于防止控制权的转移。目前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向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