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汉语方所表达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02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系统观的背景下,运用方所问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先秦汉语的处所词、方位词、方位短语、处所动词、处所介词作详尽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与方所相关的句式等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整篇论文是一个“描写-解释”的研究过程。“系统观”主要体现在对先秦方所表达的研究采取“两手抓”的研究思路上,即方所的表达既与名词有关又与动词、介词有关。单纯的名词或单纯的动词、介词都不能完全地表达方所,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认识方所。与名词有关的方所表达,涉及处所词、方位词、方位短语等;与动词、介词有关的方所表达,涉及处所动词、处所介词等。方所成分还可以进入句子,构成不同的句式。先秦与方所相关的句式,具体有常见句式和非常见句式两种。与先秦时期的其他句式相比,存在句、“所”字句、被动式“于(於)+L”相对较为特殊,我们把它们作为个案来研究。本文研究的另一个思路是描写和解释相结合。描写方面,我们对处所词、方位词、方位短语、处所动词、处所介词的定义、分类、句法功能等相关内容作了具体的分析和说明,并对先秦与方所相关的句式进行了细致的分类。除了描写之外,我们对相关问题也作了一定程度的解释,如询问方式的“恶”、“安”、“焉”语法化的条件、《诗经》中用“于以”询问方所和工具的原因、方位短语“中+名词”出现的原因、处所动词既能带处所宾语又能带“于(於)+处所宾语”的原因、处所介词词组语序变化的原因、“于(於)+L”表被动的条件等。为使描写和解释让人信服,我们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统计,文中列举了6个表格,文末附录部分还归纳出了《〈左传〉专名处所词音义频次对照表》。
其他文献
本文将目前我国犯罪学的核心理论概括为"因果关系"的犯罪形成论,对这一理论指导下的犯罪现象类型研究、犯罪原因的探索取得的成果做了细致区分,指出了这一理论与世界先进的"
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和社会生活的鲜活与复杂常常让执法者陷入执法困境。对此,我们在出入境边防检查(以下简称边检)执法实践中尝试"说理式执法",讲出不讲理的理。作为一种新的执
研究了区域两化融合水平评价问题,给出了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一致层级结构,给出确定权重的层次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各省两化融合水平指数以及信息化指数、产业融合指数、新型
本文首先以稻壳为原料详细研究了提取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与条件,建立了最佳提取与纯化工艺,然后初步鉴定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最后对稻壳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
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视角探寻《三国演义》和《平家物语》这两部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通过解读文本中蕴含的佛教无常观,分析和比较无常观在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
本文阐述了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体系的概念及构成,以及构建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体系的原则;而后分别从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等四个方面并以赛迪顾问政府网站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制度上保障了公民基本生存权利,在救助低收入群体、维护
"理性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基本假设,其基础就是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到的"利己主义"。现实中许多人把"理性人"简单解释为"利己"就可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实则是对斯密利己主义
<正>饮食是生命之本。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在解决果腹问题以后,必然要求吃得好、吃得美、吃得有品位,吃的文化也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