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聚落时空演变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历史文献及数理统计方法,利用《上海市宝山区地名志》中的聚落资料记载,借助不同时期的县志、地方乡镇志以及清末至民国这一时段该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对研究区内聚落分布情况进行复原。在此基础上,探讨区域聚落在较长一个历史时期内数量发展大势以及时空演变特征。 总体看来,区域聚落数量变化与大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很好的契合度,明清以来尤其是清代,聚落发展迅速。这一时段,聚落发展着重体现在数量增加上;聚落增加类型主要以迁建为主,包括外地移民迁建以及区域内居民分迁。 民国初期前后,区域聚落数量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此后聚落发展更多体现在聚落规模的扩展上。受20世纪30年代以来战乱影响以及50年代以来的城镇化建设影响,聚落数量有明显下降。 在探讨区域聚落数量发展大势基础上,考察区域聚落时空演变过程。区域聚落扩展大体由中西部老滨海平原地带逐步向东部、北部早滨海平原地带扩展,沿江地带聚落发展基本以海塘为界,沿海塘内线分布。区域内部聚落扩展较大程度受到境内水运系统的影响,相对于粮棉产区高阜地带,低洼区聚落开发相对较为迟缓,开发程度也较弱。另外,聚落扩展还受到自然灾害以及重大历史事件(战争、开埠)、水利工程、市政建设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第二册所收录编者原拟题为《大德十一年税粮文卷》的15号文书为整理研究对象。除绪论和结语之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探讨。首先,对《大德十一年税粮文卷》中的每件单件文书进行了文本分析及性质断定。通过分析,甄别剔除了其中两件不相干文书,同时又将《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其余部分所收可能与大德十一年税粮征收、照勘相关的文书与文卷进行了比对。在此基础上,依据文书的
高句丽“弓矢文化”是指以“弓矢”为主媒介形成的高句丽文化。主要包括高旬丽建国神话、高句丽古墓壁画中的“弓矢图”、作为兵器的弓箭等有关“弓矢”,是对高句丽经济、政治
在中国的封建时代,士绅阶层一直以来不仅是“地方权力的实际代表”,而且能够将国家行政权与乡村自治权融为一体,成为传统乡村自治的重要纽带。到了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转型,士
宋孝宗时期,南宋各项建设都呈现出了发展态势。宋孝宗所进行的法制建设及其体现出的法律思想,对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促进国家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作用,法制建设中所取得的成
本文拟对建国初期马寅初的经济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从探析其建国初期经济思想的产生着手,重点分析马寅初经济思想的转变与新发展,深入探讨马寅初建国初期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与
在建国后至“文革”前的17年史学发展历程中,史学由于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而出现了游走于政治和学术间的不良倾向。当政治环境稳定正常时,史学在求真求实的宗旨下健康发展着,并取得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它地处敌后,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这就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各种政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陕甘宁边区包括两种不同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