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酸是作物种子中磷元素的主要储存形式,通常与K+、Ca2+、Mg2+、Zn2+等离子螯合,以植酸盐的形式存在。植酸在植物体内起到多种积极的生理作用,但是人和单胃动物消化道中没有植酸酶,不能消化利用植酸盐,一是影响饲料中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二是影响对蛋白质、淀粉等营养成分的吸收,此外未经消化的植酸盐随粪便进入土壤与水体,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在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中有关植酸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探究了作物籽粒植酸含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与部分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而在棉花中较少见相关报道。棉籽油与棉籽饼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油与动物饲料的来源之一,研究棉仁中植酸的积累特点及与棉籽主要性状间的关系,对改良棉花品种,提高棉籽产品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优化建立棉仁植酸含量离子色谱测定方法的基础上,以陆地棉标准系TM-1及种植于杭州、金华、舟山等8地的浙1109、湘X121、浙大31YP等10个棉花品种为材料,初步探究了棉仁中植酸积累的特点及与棉纤维分化发育和纤维品质及棉籽主要性状的相关性。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借鉴其它作物植酸测定的方法,结合棉籽高油分的特点,从改进提取条件入手,优化样品处理方法,通过脱脂、震荡、沸水浴等方式纯化样品,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棉仁植酸含量的离子色谱方法。优化建立的棉仁植酸含量的回归曲线R2为0.999,在检测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各项指标相对标准偏差均在5%以内,平均回收率为98.64%~102.31%,检出限为0.059μg·mL-1,定量限为0.196μg·mL-1。(2)取陆地棉标准系TM-1花后1d的胚珠用于离体培养,在离体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植酸。结果表明,外源添加植酸对棉纤维的分化发育有较显著的影响,植酸浓度越高,对棉纤维分化发育的抑制作用越强。(3)取陆地棉标准系TM-1花后20、25、30、35、40d的棉仁,进行植酸及矿质元素含量的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育前期植酸的积累较快,开花35d后棉仁植酸含量趋于稳定;棉仁中P、Fe、Mg、K、Ca、Zn等元素积累模式与植酸接近,而Cu的积累模式与植酸有较大差异。(4)以种植于浙江8地的10个棉花品种为材料,测定衣分、纤维品质、棉仁植酸含量、棉籽主要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棉仁植酸含量受到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的共同影响,环境因素所引起的植酸含量差异更为显著,其中土壤磷元素含量与棉仁植酸含量呈正相关。棉仁植酸含量与衣分、马克隆值及伸长率呈正相关,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及断裂强度比呈负相关,与籽指、仁指负相关,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