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a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重点借用耗散结构理论作为分析框架,研究了我国科技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性。 在定性研究中,认为:科技与高等教育在系统的发展中存在着相关性,科技与高等教育系统的相关性,在不同时代相关程度有所不同;科技与高等教育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形成一个耗散结构,其发展变化深受系统环境的影响;科技与高等教育在实现经济价值的时候,两者的相关性特征表现为高度的融合。系统内部的自组织性、各子系统之间的整合性以及受外界环境扰动时所反映出的适应性是系统相关性存在的本质。 在定量研究中,从两个视角对我国科技与高等教育的相关发展进行量化分析。第一,在区域间相关发展分析中,认为我国科技与高等教育系统在发展中存在着区域间相关差异;第二,在区域整体的相关发展分析中,得出了我国科技与高等教育的各项代理指标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为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性表现为区域性相关差异,目前主要表现为我国各省区之间的科技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为了改变区域性相关差异,需要加大外在环境的影响,以制度建设确保市场、投入结构的健全,保证我国科技与高等教育系统的良性发展,并针对我国现存的科技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性相关差异,提出了政策建议,其中还重点分析了我国高校研发投入结构的国际差异。
其他文献
詹姆斯·奥康纳(James O’ Connor)和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Foster)都是当代美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他们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
在人类历史,任何人都不能避免受束缚、受蒙蔽而不自由的命运,不管这种不自由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但不自由并不是人类注定的命运,而恰恰是对自由的追求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
学位
到西汉司马迁把"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自己学术生命的宗旨,即显示出汉代哲学的基本问题仍然以天人关系的争论为中心.而在西汉天人关系的争论中,《淮南
张东荪是中国20世纪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作为近代中国建立完整的新哲学体系的最早尝试者,他和他的哲学思想,在20世纪后半世纪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只是上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