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甘肃省14个市州间可达性、经济联系强度、主要经济联系方向以及经济联系格局,有助于因势利导加强这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促进其经济发展,尤其在中国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新型城镇化和“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城市的经济联系动向及发展值得研究探讨。本文以甘肃省内14个市州为基础研究单元,在测算2006、2011和2016年公路、铁路交通可达性的基础上,引入可达性修正的引力模型,研究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强度以及方向,并对不同交通方式的可达性、经济联系的空间自相关性差异进行比较。本文采用GIS网络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期内甘肃省市际不同交通方式可达性均随时间发生极大改善,铁路可达性优于公路可达性。公路可达性和铁路可达性分布趋于不平衡。不同交通方式可达性均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全局moran指数的变化显示公路可达性的空间集聚性减弱,铁路可达性空间集聚性先减弱后增强。与之相应的是,不同交通方式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其可达性水平的优劣同步,铁路经济联系强度大于公路经济联系强度。基于公路和铁路的经济联系强度分布不均衡。不同交通的方式的经济联系强度均呈现空间相关性和集聚性。公路经济联系强度的全局moran指数先下降后上升,铁路则呈现下降趋势。从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moran指数均为正,基于公路和铁路的经济联系强度呈现高高和低低集聚,说明存在空间自相关,总体上公路优于铁路。基于公路的LISA图反映研究区内2006年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自治州为高高集聚,2011年只有白银市为高高集聚区,2016年兰州市、白银市为高高集聚区,说明兰州市、白银市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均较高。基于铁路的LISA图反映基于铁路的集聚范围与公路有很大差异,2006年张掖市为低高集聚、平凉市为低低集聚,2011、2016年所有城市变得无显著性。(2)研究期内基于公路和铁路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为兰州。兰州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一直是定西市、白银市和临夏自治州。河西走廊地区武威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为兰州市,金昌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为武威市,经济隶属度占55%左右。张掖市和嘉峪关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为酒泉,其中嘉峪关市与酒泉市的经济隶属度占85%左右。陇东地区平凉市和庆阳市互为对方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陇南地区未形成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陇南市与天水市联系紧密,甘南自治州与临夏自治州联系紧密。(3)甘肃省城市经济联系格局呈现兰白、酒嘉、平庆经济联系多核特征,基于公路和铁路的经济联系在空间上形成以兰州、酒泉为核心向外辐射的全域联系和局部联系相结合的多核网络格局。兰白组团、酒嘉组团、平庆组团内部联系在加强,组团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较弱。尽管基于公路和铁路的城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具有一致性,铁路经济联系网络辐射圈弱于公路。两种不同的交通方式经济联系兰白首位度突出,具有全域辐射和影响的特征,腹地袭夺效应显著。总体上,基于不同交通方式城市经济联系的主导方向是兰州市其次是酒泉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