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中学教师队伍呈现出了片面的、单向的、不合理的流动,从而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怎样看待与应对农村教师的离职问题,他们是如何产生离职意向的、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离职意向,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采取了叙事研究方法,选取了两位教师进行研究。对其中一位农村中学教师离职意向的产生过程进行深入剖析,以叙述的方式呈现这位教师离职意向的形成过程,进而分析了农村教师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缓解农村中学教师的离职意向。从欢欢老师的经历来看,教师产生离职意向过程中呈现出了阶段性的特点:1.对工作不满;2.对工作产生倦怠心理;3.离职与否之间的博弈;4.寻找新职业。通过分析欢欢老师离职意向的产生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欢欢老师坚定离职意向的关键期在第三阶段,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个阶段欢欢老师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促使欢欢老师离开的因素主要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羞涩的经济收入与低人一等的社会地位;农村教师工作的繁琐与艰难;农村地区环境的艰苦与农村初中教师黯淡的前途。促使她留下继续工作的因素有:家庭的牵绊;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留恋及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对另一位教师——耿老师——一名坚定的农村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农村教师离职的问题,以及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研究中的事实为依据,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五点对策建议,分别是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培养教师的教育信念;落实农村教师物质激励政策,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完善教师职业发展体系,加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教师工作氛围;建立定期教师流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