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首因。心血管疾病的监测及诊断大都在医院,但由于该类疾病具有突发性特点,存在抢救不及时导致患者猝死的情况发生。若能对患者实现心电信号的远程动态监测,对心血管疾病的早预防、早治疗、减少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尤其对偏远地区患者意义巨大。随着移动端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医疗的概念受到广泛关注,移动医疗使疾病动态监测、远程诊断成为现实,而移动医疗的关键技术已成为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远程动态心电监测的需求,研究了基于可穿戴心电采集终端的手机监测端APP的设计方法及相关云处理技术,并对心电信号进行分析,将自适应R波检测算法嵌入系统中,最终开发完成一套基于移动医疗的远程动态心电监测系统。1.针对系统采集端-移动端-服务端的数据传输特点,设计了系统传输协议及接口协议,即可穿戴心电采集端与移动端间数据的无线传输协议,移动端与云服务端数据交互接口协议。2.采用模块化思想搭建系统移动端功能架构,包括患者端、医护端两部分。患者端通过绑定患者佩戴的心电信号采集设备,实时获取患者的心电数据,进行用户测量;心电数据可通过xUtils框架向云服务端上传,也可实现数据本地存储;利用Gson解析云服务端响应的数据并显示患者档案信息,显示测量记录。医护端通过xUtils框架和Volley框架根据云服务端接口协议向云服务端上传参数进行网络异步请求和图片加载;利用Gson将获取到的云服务端数据进行解析并显示;医护端通过登录验证实现医护认证,通过各种协议实现患者认证、用户管理、区域查询、用户查询等;通过筛选时间和异常记录及时显示患者的预警信息和已处理时间,实现预警信息功能。3.采用模型-视图-逻辑的架构设计云服务端,实现患者与医护移动端数据交互。移动端通过url地址向服务端传参请求数据,JDBC作为连接服务端与数据库的桥梁,将用户传参的请求与持久层表或者对象进行对应匹配并通过数据访问层从数据库中进行读取和保存操作,将响应结果通过JSON格式返回给移动端进行显示。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移动端与云服务端间的数据传输采用结合动态令牌和DES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验证和加解密操作。4.根据用户需求,系统植入了自适应R波检测算法,为实现实时心电监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差分阈值和双重阈值设定中位数进行选择排序的RR间期计算方法,实现快速心电信号R波检测,算法计算量小、实时性高,适用于移动医疗终端。本文算法准确度在静态情况下为99.75%,自适应耗时5.8s,在动态情况下达到93.22%,自适应耗时7.3s,静态条件下心率误差±2次/分。本系统进行了不同版本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适配不同屏幕分辨率、不同品牌的主流手机,均未出现功能异常,数据传输稳定,代码可靠安全。在实际操作中,移动终端保持每帧低于16ms标准线,未出现卡顿现象和过度绘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