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府指迷》为南宋沈义父著。仅以一千九百六十六字,却能与王灼《碧鸡漫志》、张炎《词源》词论专书相提并论,其主要原因在于《乐府指迷》强调的乃是词不同于诗、曲的本色理论。《乐府指迷》提出了“雅词四标准”等一系列主张,同时推举周邦彦词作为体现雅词特征的形象化样板,力图将词与诗、曲之间的界限做进一步划分,构架词自身鲜明独特的理论体系。自《乐府指迷》问世后,为后世论词者称引甚多,影响深远。本文将从作者沈义父生平考辨、《乐府指迷》理论实质、梦窗词与清真词比较三方面入手,厘清《乐府指迷》在中国词学史上的历史地位。论文拟分绪论、本论(三章)和结论共五部分,主要内容如下:一、绪论。对三十年来《乐府指迷》研究状况进行整体梳理,将其研究内容归纳为:《乐府指迷》笺释之作、总体评价、产生原因分析、“论词四标准”的阐释与评价和《乐府指迷》与《词源》的比较研究五个方面。通过研究状况综述,分析目前研究中尚存问题,指出本文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二、关于沈义父生平。就《苏州府志》、《吴江县志》、《震泽镇志》等地方志和《吴都文粹续集》、《钦定续文献通考》等文献之记载,结合吴文英生平考辨资料,对沈义父生卒年、任南康军白鹿洞书院山长及其生平主要行迹作一定考辨与厘清。三、《乐府指迷》“指迷”实质。通过对北宋中、后期以来北曲对宋词的冲击下出现的“词曲合一”这一历史趋势的分析,指出《乐府指迷》乃是坚守宋词本色的理论反映。对周邦彦词精于音律、用词典雅、赋笔曲折等特点重点分析,概括词学本质特点。四、前有清真,后有梦窗。将梦窗词与清真词作比较分析,从梦窗对清真的继承与发扬看二者词的特点,从而指出清真词乃坚守词学本色之词,而梦窗词则是向诗体回归之词。五、结论。总结《乐府指迷》对中国词学以及词学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沈义父生平的考辨和《乐府指迷》产生原因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乐府指迷》内容和其理论实质,严格区分诗、词、曲三种不同艺术文体。厘清周邦彦和吴文英前后继承与发扬关系,通过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分析,指出《乐府指迷》是一部坚守词学本色的创作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