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作棉田PGPR菌株的定殖性能及抗菌活性物质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w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棉花的大规模种植造成长年连作,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黄萎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加重,棉花大幅度减产,经济效益显著下降等一系列连作障碍问题,是棉花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对实验室前期从棉田土壤中筛选出的对棉花黄萎菌、枯萎菌、立枯丝核菌具有广谱拮抗活性、能促进棉花发芽和幼苗生长的PGPR功能菌株进行相容性测定、菌株鉴定,研究了拮抗菌株在棉花根部土壤中的定殖和稳定性能,及产生抑菌物质的种类及条件,为研制优良生防制剂,探索连作障碍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已筛选出的对连作棉田具有较好的防病促生效果的PGPR功能菌株4-2、Muc-7,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及gry B基因扩增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2个菌株。2个菌株间生长相容性良好。对4-2、Muc-7菌株进行双抗生素标记,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菌株在不同接种方法、不同接种量、接种次数、与其他生防菌剂混施等不同处理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4-2、Muc-7菌株通过单菌拌种、灌根及双菌复合灌根均能在棉花根部土壤中定殖,灌根接种优于拌种,接种量与定殖量呈正相关。在接菌后10天定殖菌量急剧下降期及时补施1-2次能起到显著提高定殖菌量及其稳定性。4-2、Muc-7菌株混施及与木霉菌混施不影响其定殖性能。接种4-2、Muc-7还能促进棉苗幼苗的生长。对4-2、Muc-7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进行初步分析,2菌株都能产生细菌素类抗菌物质,伊草枯菌素合成基因itu C和表面活性素基因srfA的PCR检测为阳性。通过单因子与多因子正交试验相结合,明确了PGPR功能菌株4-2、Muc-7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摇瓶发酵培养条件为:摇瓶装液量是50 mL/300mL,初始pH值为7的NA培养液,40℃,120 r/min摇床震荡培养72 h。
其他文献
工业生产中的酸性废物排放引发土壤、水质等酸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到相关生态体系可持续发展。解决工业环境酸化问题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探讨了部分酸性催化剂回收和循环使用途径:利用合适的回收剂,将化学反应中的酸催化剂进行回收循环利用,以达到减少酸性废物排放污染的目的。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含全氟烷基磺酰亚胺的季铵内盐(zwitterion)作为酸回收载体。以全氟烷基磺酰胺为原料制备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