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原发性肝癌是中国的常见恶性肿瘤,80%以上的肝癌是在慢乙肝、肝硬化基础上发展而来,肝癌患者常常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rterioportal shunts,APS)的形成,特别是中央型APS,大量的肝动脉血灌入门静脉,因"前向机制"作用进一步加重门静脉高压症.肝癌中APS并不少见,文献报告约60%的肝癌患者合并有APS,而在肝癌合并APS患者中,约80%的患者会出现门静脉高压.众多文献提及APS栓塞后门静脉压力下降,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症临床状况的好转.但是,对于门静脉系统在分流道闭塞后血流动力学的定量分析,国内外一直缺乏深入的研究.目的:1、通过门静脉系统置管测定APS栓塞术前后门静脉压力的改变;2、定量分析相关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门静脉高压症之间的变化关系.材料与方法:2002年7月~2004年1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151例肝癌患者中,选择经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筛选及血管造影证实的肝癌合并APS 30例患者,男23例,女7例;年龄范围30-66岁,平均50.4岁;中央型APS 18例,其中有7人合并门静脉癌栓,周围型12例,未见有合并门静脉癌栓者.对全部30例肝癌并APS患者行经肝动脉超选择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ial chemotherapy embolization,TACE)及APS分流道栓塞术,APS栓塞剂使用不锈钢圈、明胶海绵和无水乙醇.对其中18例中央型APS患者,我们通过门静脉系统置管分别测量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治疗前后的压力变化,及门静脉血氧分压的改变;并通过肝脏彩超、胃镜等手段观察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通过实验室检查比较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观察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后每1~2个月定期住院复诊,随访6~18个月.结论:(1)APS分流道闭塞术能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平均降幅为20%.当门静脉高压状态降低20%及以上时可有效地改善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腹泻等一系列临床症状.(2)门静脉穿刺置管能直接测量门静脉压力变化,其测定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其他间接监测手段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价值.(3)无水乙醇加用不锈钢圈或明胶海绵能有效栓塞肝癌合并的APS,不失为好的栓塞剂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