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讨论了轻质微孔混凝土制备工艺流程,在配合比设计、原材料选择和性能测试、制备技术、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和大体积混凝土水化温升发展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1)提出了制备工艺,优选了配合比。讨论了制备技术的合理性及陶粒掺量、泡沫体积掺量以及粉煤灰取代水泥率对轻质微孔混凝土抗压强度、导热性能及耐久性等的影响。通过试验选择配合比,即水胶比为0.28,泡沫与水泥净浆体积比1.5,陶粒掺量为30%,粉煤灰取代水泥率为30%,以此配合比拌制的混凝土绝干容重只有620kg、m3,28d龄期的抗压强度可达3.83Mpa、56d抗压强度己达4.73Mpa(泡沫混凝土A07级仅有1.2、2.0Mpa);吸水率仅有29.2%,软化系数为0.672己接近陶粒软化系数0.77,强度较高,耐久性较好。轻质微孔混凝土内部均匀分布着大量微小的气孔,使得混凝土有较低的弹性模量,仅有4.63×103Mpa。(2)讨论了环境温度、掺加粉煤灰、掺加硅灰和掺加砂子等因素对水化温升发展的影响:环境温度对水化温升的影响只在距离周围环境小于300mm内有影响,超过300mm影响就很小;掺加粉煤灰使峰值出现的时间延后,掺量越大延迟愈多,当取代水泥率为30%,出现时间延迟了10h左右,峰值也下降了9℃,早期强度降低明显,尤其是3d强度,后期强度变化不大;掺加硅灰使水化加快,每方混凝土掺加50kg硅灰,峰值提前7h出现,早期强度提高明显;掺砂也能降低水化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延迟。(3)讨论了轻质微孔混凝土塑性收缩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得出:热膨胀和热收缩在混凝土加水搅拌24h以后对收缩影响显著,而且热膨胀过程对温度变化更加敏感;收缩变形和环境温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