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在地球物理方面的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PS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宇航局根据军事的需要建立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目前己发展成为工程测量、大地测量、数字地球、地籍管理、地球物理和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监测和研究的工具和手段。由于它的应用的广泛和许多应用的相互联系,作者力图对GPS在地球物理各方面的应用给予较全面和较深入的研究,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GPS甚至空间技术在地球物理方面及其它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这些研究包括GPS在参考系的实现和板块运动的研究;GPS在地壳水平形变监测方面的应用以及它与地震、地质的某些信息相结合对地壳水平运动特点的揭示:GPS对垂直运动监测的研究;GPS对电离层活动的监测和GPS气象学。除了这些研究以外,GPS在地球物理方面的应用还包括GPS在地心运动监测和地球定向参数监测方面的应用以及GPS在潮汐监测方面的应用等,它们所反映的物理现象和信息也是很丰富和重要的。GPS在地球物理众多领域的应用,与传统的地球物理监测手段有很大不同,很多方面都可近实时、大面积监测,这无疑是地球物理监测手段的一次革命。它们与传统地球物理、地质、地震等监测手段从不同角度、不同尺度反映了地球各圈层的活动和运动情况,只有这些信息充分结合才能较好的研究运动的地球。 本文作者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研究了GPS在地球物理方面的多种应用。首先介绍了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和目前国际国内GPS在地球物理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而研究了GPS数据处理的模型和方法,为得到高精度的可靠GPS结果打下基础,初步给出了数据处理的规范。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由空间技术建立和实现参考系的方法以及板块运动的情况。并利用多个全国性的GPS监测网、中国地壳运动主要活动带区域性GPS监测网以及亚太地区动力学计划(APSOP)GPS监测网自1991年以来近10年的GPS监测资料研究中国及其亚太地区现时地壳形变,基于一个现时板块运动模型ITRF97VEL给出了三类网大约260多个站的形变速度场。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地壳运动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以南北地震带为界,西强东弱;中国西部受印度板块强烈的冲挤地壳运动由南向北逐渐减慢,呈现南北向缩短,东西向伸展,有明显的块体特征;喜马拉雅和天山西部分别提供了大约15mm/a和9~13mm/a的汇聚速率;拉萨块体有一个20.2±1.2mm/a的伸长;喀喇昆仑-嘉黎断裂的右旋走滑速率和阿尔金断裂的左旋走滑速率分别为2~3mm/a和4~6mm/a,而且穿过龙门山断裂带的缩短小于7mm/a,这些都支持地壳增厚学说;在沿阿尔金断裂带到喜马拉雅存在一个NNE弥散带,它是形变速度有东和西分量的分界线。东部以走滑为主,东北块体是中国最稳定的地区,华北块体具有较大走滑性,是东部较易变形区。在这些GPS数据处理结果和其它作者对中国及其周围GPS测量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矩数据和地质第四纪滑动速率资料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学和动力学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地震资料得到的平均应变率比地质资料得到的应变率大3-4个量级,而地质的结果与GPS在一定的模型近似和条件假设下的量级相当,故仅给出地质和GPS结合的结果,其与William holt等用238个GPS结果结合第四纪滑动速率的结果较一致,反演的连续速度场与我们的观测值非常一致,而这样的速度场将为大尺度地壳形变的详细研究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奠定基础。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连续GPS测量也可监测地壳的垂直运动和水平的非线性运动,包括长期项、周年项和半年项,其中水平的周期性运动振幅远远小于其长期项运动大小,而垂直向周年项振幅与长期项运动大小相当或更大,这也是过去用几期测量能得到可靠的水平运动速度而不能得出可靠的垂直运动速度及GPS高程测量重复率低的原因。在减少基墩的不稳定性下,完全连续的高质量GPS测量可给出可靠的高程长期运动、周年运动和半年运动,还可能监测其它频段的运动。GPS通过监测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及其变化来反映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变化研究电离层活动,本论文从GPS监测电离层的原理和方法出发,介绍了GPS对电离层活动监测的现状和进展,并通过对1998年8月27日GPS数据处理,研究和监测了中尺度移动电离层扰动TID,探测了电离层闪烁效应的存在。GPS在气象学上的应用从原理到试验结果,给予了充分的介绍和研究,指出nS可以监测天气变化过程,减少天气漏报的次数,并可用于数值天气预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另外还可有助于提高可降水量与实际降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和认识一总之,GPS在地球物理各个领域的应用是非常厂泛和重要的,它提供了从电离层到中性大气层、地壳甚至地球内部的物理信息,反映了整个地球各圈层的运动情况,对我们认识和监测地球的许多物理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是:(1)基于最新的地球参考架ITRF2000研究和建立了现时板块的绝对和相对运动模型 ITRF2000VEL和REL—ITRF2000VEL,指出新的模型能更好地反映现时全球板块运 动的特征,可作为现时地壳形变的背景场。发现板块运动的确存在时变,特别是 欧亚一北美和非洲一欧亚板块对的相对运动变化明显,且板块相对运动欧拉极分 布集中。经研究发现ITRF200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血浆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住院治疗时及治疗后获得缓
现代学徒制是世界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纯学校教育的职业院校学生相比,学徒制学生能拥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许多技艺和技术性的知识技能都需要通过师带徒
期刊
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新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于2010年3月1日正式实施,2002年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同时废止。新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比较,其主题内容、基本要求等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由于结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
<正>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是临床治疗出血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1种严重并发症,因其在临床输血实践中的负面作用,而备受关注。引起PTR的病因复杂,免疫因素是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
目的:增加对急诊危及生命的急性胸痛的病因的认识,分析其临床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156例危及生命的急性胸痛确诊病例(排除外伤因素引起者),进行病因、症状、体征、辅助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以春冬两季多见,主要诱因为受凉及上呼吸道感染,部分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
选取钦州市7月8个重旱、13个重涝年,从天气气候角度着重对其前期冬季(12~2月)500hPa环流形势、环流特征指数以及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北太平洋海温进行对比诊断分析,发现7月旱涝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的平稳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然成为了中国中
期刊
网络技术和应用随着Internet的发展壮大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宽带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远程教育、可视电话、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多媒体应用进入千家万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