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护理学基础》是护理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学科,在整个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以来,由于我国的护理教育一直处于中专为主体的中专职业教育阶段,《护理学基础》也主要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其师资队伍也是一支以中专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这在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下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卫生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逐渐被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所取代。同时,对护理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学基础》课程已不单纯是操作技能的培养,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对师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恢复本科护理教育以来,本科护理院校从数量上不断增加,但由于其在原有中专或大专教学层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师资队伍也由原来中专为主体的教师向本科、研究生方向发展,现今本科《护理学基础》师资队伍结构如何,知识结构是否适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而进行的研究。方法:作者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并辅以访谈法,对本科《护理学基础》教师进行调查。调查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本科《护理学基础》教师一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从教年限等;2、本科《护理学基础》教师的知识需求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对信息技术、外语知识、临床实践、科研知识等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本科《护理学基础》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本科学历的教师仍占有较大比例(45.65%),甚至还有部分专科学历的教师(16.31%),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缺乏;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缺乏的教师占有很大比例(93.48%),外语知识缺乏的占21.17%,科研知识缺乏的教师占52.17%。大部分教师对开展科研态度积极,但由于缺乏信息技术知识,科研知识,外语水平低等原因,影响了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临床兼职教师与专职《护理学基础》教师在知识需求上不同,临床兼职教师在临床实践上占有较强优势,但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外语知识方面与专职《护理学基础》教师比较,专职教师占有较强优势。结论:《护理学基础》在护理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高素质护士的基础,而结构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护士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本科《护理学基础》的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教师不同的知识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地培训措施,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