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国经济增长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selene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闪电般速度席卷全球,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信息技术革命‖。与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信息技术革命并没有对物质、能源转换形式产生直接变革,而是对信息的转换形式产生巨大冲击。经济学家们期许从这场信息技术革命中寻找新的生产力来源,但答案既复杂又充满不确定性。中国计算机事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保持了强劲势头,中国政府也始终将信息技术的发展置于战略高度。从我国发展进程来看,推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既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依靠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人口、资源、环境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中国进入经济增速放缓、产能严重过剩、传统行业困难较多的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凭借其特质——―广泛的产业渗透性、活跃的创新性、强劲的经济带动性‖,成为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新时期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源泉之一,也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基于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本文首次从效应分解的视角构建了一个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即信息技术主要通过直接效应、投资效应和溢出效应三个渠道促进经济增长,其中溢出效应表现形式分为创新、组织变革、产业结构优化和消费者剩余四大类。在这个框架的指导下,本文试图通过剥茧抽丝的分析探寻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生产力来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本研究紧紧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信息技术如何作用于中国经济增长?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多大贡献?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扩散和渗透多大程度上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创新能力的增强?信息技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创新能力的机理和路径是什么?本研究目的在于:(1)探讨信息技术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发挥的基本作用。(2)基于效用分解的视角,将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为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两部分,分别考察其影响力大小。(3)厘清中国信息技术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和影响程度。为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文采取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分析,略侧重于实证分析。在理论分析方面,本文梳理了经济增长理论和信息经济理论,并对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总结,还归纳了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研究框架,使后续分析中有据可依,有典可引。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所采用的实证方法主要包括:(1)使用―内生性信息技术(IT)分解的生产率测算模型‖实证分析信息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在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突破。(2)在前人研究之上扩展了研究时间跨度和深度,使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信息产业的产业关联度、产业波及度、产业性质和经济结构等内容。(3)创新性地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的作用渠道存在性及作用程度大小。全文共计分为八章,其中第四、五、六、七章为本文的主体章节,分别对应于信息技术对经济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内生性信息技术(IT)分解的生产率测算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信息技术产出弹性由0.0568上升至0.6677,成为对经济贡献率最高的一个要素,在金融危机中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泉。(2)本文为―数字鸿沟‖现象提供了证据。文中发现,信息化程度高将为GDP增长多贡献0.18个百分点,―信息富裕地区‖比―信息贫困地区‖更多地受益于信息技术发展,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前提下,信息技术会进一步拉大两者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不加以政策引导将加剧―数字鸿沟‖现象。(3)信息产业对其他行业的拉动作用居所有行业之首,推动作用位居第5位,是我国的经济主导产业也是极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但从产业性质来看,信息制造业属于中间产品型产业,而信息服务业属于最终需求型产业,因此在产业政策的制定上要有所区别。(4)信息技术通过带动信息产品消费需求、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积极作用,通过推动企业管理流程和生产流程再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效应对我国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5)―产业结构演进无效率‖阻碍了信息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没有实现有效的资源优化配置,致使第三产业就业、生产份额上升的过程中强化了低效率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削弱整体经济效率的提升空间,也不利于信息技术积极作用的发挥。本文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信息技术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指出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渠道,尤其是发现一些因素限制了信息技术经济效应的发挥,为我国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过程中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文章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更加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为中国经济增长而服务,也是本文研究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渐显著,各个股票市场的波动变化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经济一体化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与资源,使中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跨
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全球化所引发的教育同质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使我们不断对标欧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并显著缩短了向其看齐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我国高
研究背景: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以及丙泊酚是重症监护室(ICU)常见的镇静药物。这些药广泛用于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而这些患者往往存在感染甚至是严重脓毒血症。近来
钣金成形是航空工程制造过程的主要技术,对航空装备的结构效率和性能的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钣金零件是计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钣金成形技术的发展水平与钣金零件的制造精度
随着电力市场的扩张,主要队伍的大型起重机械日趋紧张,逐渐暴露了力能的需求.解决力能的需求和基建队伍获利空间的矛盾,妥善利用微小的获利空间来基本维持队伍稳定和企业的发
农地流转已经成为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土地银行的建立可以有效发挥农地流转的作用。加拿大、法国以及日本的土地银行先进的运营管理经验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