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的生长部位、大小、数目及病理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探讨结直肠息肉的发生规律,为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结肠镜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结直肠息肉患者268例。参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分组标准,将选取的26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分为青年组(≤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使用SPSS2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的生长部位、大小、数目及病理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探讨结直肠息肉的发生规律,为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结肠镜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结直肠息肉患者268例。参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分组标准,将选取的26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分为青年组(≤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结直肠息肉的生长部位、大小、数目及病理类型与年龄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检验水准调整为P,<0.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息肉构成比的分析: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息肉构成比分别为18.2%、35.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28,P<0.001)。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青年组与中年组(χ~2=36.89,P<0.001)、青年组与老年组(χ~2=93.125,P<0.001)、中年组与老年组(χ~2=13.887,P<0.001)。2.息肉生长部位的分析:268名患者中共检出501个息肉,177个(35.3%)位于直肠,150个(29.9%)位于乙状结肠,70个(14.0%)位于降结肠,54个(10.8%)位于横结肠,31个(6.2%)位于升结肠,19个(3.8%)位于回盲部。各年龄组之间结肠息肉的生长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897,P>0.05)。3.息肉直径大小的分析:各年龄组患者的结直肠息肉在直径大小上没有显著差异(χ~2=2.513,P=0.642)。4.息肉数目(单发或者多发)的分析:各年龄组在息肉数目上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青年组与中年组无显著差异(χ~2=0.102,P=0.750)、中年组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1,P=0.002)、老年组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0,P=0.006)。5.息肉病理类型的分析:各年龄组在息肉的病理类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62,P=0.003)。各年龄组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97,P<0.001),两两比较:青年组与中年组相比无显著差异(χ~2=1.116,P=0.291);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χ~2=13.711,P<0.001)以及中年组与老年组相比(χ~2=9.452,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增生性息肉的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9.064,P=0.011),两两比较:青年组与中年组比较(χ~2=0.422,P=0.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χ~2=5.841,P=0.016)、青年组与老年组比较(χ~2=7.847,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间炎性息肉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χ~2=3.949,P=0.139)。各年龄组间错构瘤性息肉的发病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1.046,P=0.593)。结论1.老年患者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主要人群,且老年患者多发息肉的发生率高于中青年患者。2.中青年患者增生性息肉的发生率高于老年患者。腺瘤性息肉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最高。3.结直肠息肉的生长部位、大小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发生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目前,随着医学发展的进步,包括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产前类固醇激素的使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和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与足月儿相比,其健康质量依然存在一定的隐患。早产儿肺部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生后常易合并各种各样的呼吸系统疾病,甚至需要窒息复苏、呼吸机辅助通气,住院时间要求长,其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工
目的本课题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和健康对照组mi RNAs的差异性表达谱,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表达的mi RNAs进行功能分析,从基因表达与基因调控水平分析DCM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本研究从确诊DCM的典型患者中随机选取10例,并选择与病例组相匹配的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防凝负压管分别采集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
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因能量消耗上升,营养不良出现的几率增加。营养不良是导致治疗效果差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体重指数(BMI指数)、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NRS2002评分)和血清白蛋白水平(ALB水平)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营养评估方法。但目前我们对这些评估方法在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有限,尚未发现能够筛查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可靠指标。研究目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尤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异常与MHD患者并发CVD的关系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证实,合并CVD,特别是心力衰竭的MHD患
研究背景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仪器设备的发展和内镜操作的规范化使食管早期肿瘤的诊断率明显提高。目前国内诊断食管癌的金标准是取内镜下活检病理,但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内镜下活检与患者治疗术后病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就影响活检及术后病理一致性的相关因素并无统一定论。目的通过对比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
目的: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特别是近5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疗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胸痛发作后4小时内进行的血管造影中,几乎90%的患者有冠状动脉闭塞,但令人困惑的是大约有10%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没有明显的管腔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心脏早复极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观察微伏极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alternans,MTWA)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HRV)等相关指标来对不同振幅的早复极波(Early repolarization wave,ERW)进行研究分析,探讨MTWA及HRV对心脏早复极患者可能发生猝死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
目的分析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绝经后女性中,TSH及TPOAb、TGAb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曾就诊于骨质疏松门诊的绝经后妇女,共174人。根据受试者骨密度测定结果,将所有受试者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记录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
目的本实验检测了类风湿关节炎(RA)人群及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otair、lncRNA-p21、HCP5及RP1-68D18.2水平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并探讨其生物学功能及在R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于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并住院应用药物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并入选与病例组相匹配的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所以对冠心病患者及时进行危险分层,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端粒(telomere)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包含(TTAGGG)的DNA重复序列,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及细胞有丝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