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旅游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中国和越南山连山、水连水,两国的国情相近,政治经济体制大同小异。边境对两国人民是一种神秘地区,而在新世纪区域合作的国际环境上发展边境旅游也是支持两国经济交易,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了解,文化交流等之一部分。越中两国友好交往比较频繁,双方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南博会有利契机,在国际合作新框架下积极发展双边关系。在旅游领域,越中双方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组织、旅游市场营销、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市场管理、应急机制建设、旅游人才培训等各方面都有良好的合作。关于越中边境旅游的发展研究也有长足的研究成果,但在国际合作新框架下的研究还不够。在介绍本课题研究的缘起,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和意义,并介绍文章所采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越中边境旅游发展背景与历史。对越中边境旅游发展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分析了越中边境旅游发展的背景和各自优势,进而提炼越中边境旅游的发展特点和发展历史阶段。边境旅游发展需要相关理论指导进行演化变迁分析。本文引入利益相关者和共生演化理论来分析中越边境旅游在新国际合作框架下发展,从新的视野来认识越中边境旅游问题。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了当前越中边境旅游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模型框架,分别在越中有关政府合作机制、中越旅游企业合作和越中边境市场合作等层面上对越中边境旅游发展现状作出了分析,进一步深入剖析越中边境旅游的特点,并根据国际合作框架下提出新的看法。在新世纪框架下就越中边境旅游的发展,本文提出中国与越南,东盟在新国际合作框架下的旅游业合作,泛北部湾区域合作框架下的越中边境旅游的构建以及泛北部湾区域特色旅游线路的组合,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大市场,泛北部湾区域城市旅游联盟等合作构想。同时,以资本为纽带,以共赢为目标,加强泛北部湾区域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在中国-东盟合作机制、南—新经济走廊关系以及泛湄公河区域合作框架等不同层次的区域合作中开发特色旅游资源,组合包装特色旅游线路,合作建设旅游接待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形成泛北部湾区域旅游企业全方位合作格局。中越边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支撑下,中国、越南山水相连,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区位和交通优势则使中越边境地区位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地区,是中国华南经济圈、西一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东面濒临北部湾,西面连接山区,背靠中国大陆广阔腹地,面向东盟十国市场,沿海、沿江、沿边,是中国与东南亚交往的最便捷通道。正基于如此的区位优势和新的国家合作大背景,文章提出了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边境旅游环境,加强旅游管理,规范市场竞争等六条于越中边境旅游合作的建议。回顾文章创作过程,认为从共生演化和利益主体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在诸如泛湄公河区域合作等国际新框架下越中边境旅游提出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的进展具有独特优势,可以为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面临的困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越中边境旅游合作发展的提出进一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