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环己烷为溶剂,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以四氢呋喃为极性添加剂,采用阴离子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多种线型和星型的液体丁二烯、苯乙烯系列聚合物。通过GPC、FT-IR、1H-NMR和13C-NMR法对其相对分子量及其分布、聚合物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甲苯为溶剂,采用甲酸-过氧化氢原位法对上述液体丁苯系列聚合物进行了环氧化反应,制备了多种新型液体环氧化物偶联剂——线型和星型的环氧化丁苯嵌段共聚物(b-ELBSC)、环氧化丁苯含渐变段共聚物(t-ELBSC)、环氧化丁苯无规共聚物(r-ELBSC)和环氧化星型聚丁二烯(s-ELPB)。考察了过氧化氢(H2O2)用量、环氧化反应时间和温度、分子量、苯乙烯含量和序列结构等因素与环氧化液体丁苯共聚物(ELBSC)环氧化程度的变化规律;考察了环氧化液体丁苯共聚物(ELBSC)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CH3Si(OCH3)3)偶联剂的偶联规律,研究了偶联温度、偶联时间、偶联剂用量、四氢呋喃用量等对聚丁二烯锂活性链末端偶联规律的影响;应用s-ELPB、ELBSC、环氧大豆油和CH3Si(OCH3)3为偶联剂分别制备了星型梳状和线型梳状以及三臂星型的丁二烯、苯乙烯多元嵌段共聚物,重点考察了分子量、苯乙烯含量、嵌段长度、序列结构、引发次数和引发剂用量比等因素对星型梳状支化丁苯嵌段共聚物分子链微观结构的影响,进而评价材料的力学性能。环氧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控制H2O2用量可以得到环氧值可控的ELBSC,并当H2O2/LPBS(mol)为0.6,反应时间在120min,温度在50℃时可达到最大环氧值。偶联规律表明,偶联剂用量在环氧基团/n-BuLi(摩尔比)为1.0时,偶联效率达到最大值,随着偶联剂用量的增加,相对臂数逐渐减少,平均臂数先增加后减少,分子量分布先变宽后变窄;THF用量在THF/n-BuLi(摩尔比)为1时,偶联效率达到最大值,THF用量对臂数和分子量分布影响不大;随着偶联温度的升高,偶联效率逐渐升高,偶联温度对臂数和分子量分布影响不大;随着偶联时间的增加,偶联效率逐渐升高,在偶联时间为30min后偶联效率升高缓慢,认为在30min内偶联反应基本反应完全,偶联时间对臂数和分子量分布影响不大。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子量增大,冲击强度越大,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降低,分子量在8到20万,THF/Li在10到30,S1-S2-B1/S3-B2-Li1和S2-B1/S3-B2-Li2比例为1:2时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都较高。冲击强度最好的是由s-ELPB制备的星型梳状支化丁苯共聚物,其次为ELBSC、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环氧大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