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中国A股市场2015年经历的暴涨暴跌为背景,本文采用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5分钟频率的高频数据对股票市场的关键交易活动指标和流动性指标的日内模式进行了新的实证分析。确认了收益波动率表现为“L”型的日内模式,交易量表呈反“J”型的日内模式,买卖价差呈现反“L”型日内模式。针对收益波动率的“L”型的日内模式,本文认为原因可能是信息积累的冲击和投资决策组合的改变。本文将2015年分为三个阶段,发现三个时间阶段下午盘13:05的日内平均收益波动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跳的幅度先增加后减少,这和月度的收益波动率的下午盘13:05的变化是相一致的。由于沪市和深市集合竞价的差异性,本文发现深市收盘时日内交易量具有“倒钩”特征,进而猜想产生反“J”型的原因可能开盘时和收盘时集合竞价功能差异性,且收盘时和开盘时的集合竞价对于交易量的作用是相反的,进而设计了“Range”指标完成了验证。本文认为买卖价差产生反“L”型日内模式的原因是市价委托者和限价委托者进行博弈。采用弹性傅立叶形式变换(FFF)技术对原始数据的平均收益率进行过滤得到了平均过滤收益率,成功消除了日内周期性成份。收益波动率和同期及滞后的买卖价差、滞后的可预期交易量都存在正的显著的相关性。引入买卖价差和交易量的条件波动率方程没有很好地解释股票日内收益率存在的波动率持续性。通过引入不可预期交易量哑变量,本研究发现交易量对于条件波动率具有非对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