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省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是生态建设的最高形式。建设生态省需要对环境与发展进行整合性思考,按照自然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运行规律来规划、设计和组织经济社会活动,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生态省建设目标,必须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作支撑。其中,合理的经济政策可以消除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而且作用巨大。 本文从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着眼,简要评述了中外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政策的演变过程,综述了经济政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和二者的反馈关系、相互制约或是相互促进的条件因素;介绍了当前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研究进展和实践概况,阐述了国内外生态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山东省为例,对照生态省建设区域目标和内容项目,作出如下针对性研究: 1、资源环境形势分析和经济运行形势、结构分析。从矿产、林业、水、土地等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巨大、生态退化严重等方面全面分析形势,表征其较低的生态建设层次,以及与生态省建设目标的差距。另一方面,从山东省目前的经济模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能耗水平等方面,论述改进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需求。上述分析说明,建设生态省有着巨大的经济政策需求做保障,经济政策供给能否与之达到动态平衡,将决定生态效益实现程度。 2、经济政策的不适应性分析。经济政策供给的意识能力和制定水平以及经济政策的作用机制会直接体现在经济政策功能的发挥效率上。故此,本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态经济模型分析方法,用生态效益、经济发展实际效果来衡量政策的实用性、科学性,从而把生态环境与经济两大复杂系统统一起来。具体分析包括两个方面: (1) 现有经济政策对生态环境的忽视和危害。从当前经济政策的总体情况,指出其对生态建设的漠视;分析财政政策、价格政策、投资政策、信贷政策、外贸政策、税收政策等有悖循环经济理念的具体规定,论证经济政策对生态环境的反馈关系;详述国内具有环保倾向的经济政策,论述其片面性和低效率。 (2) 运用循环经济观点深入分析产生目前状况的制度根源和经济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