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薯—小麦混合粉的性质及面条品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薯营养丰富,氨基酸组成全面,所含天然色素安全性高,且具有保健功效,是极好的食品加工原料。紫薯全粉保留了鲜薯的营养、色泽和风味,与小麦粉混合可优势互补。将紫薯与小麦混合粉应用于面条制品的加工,对新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紫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对比研究了紫薯淀粉与小麦淀粉的性质差异。与小麦淀粉相比,紫薯淀粉颗粒粒径相对较小,平均粒径为19.38μm;直链淀粉含量低;糊化过程中易与水分子作用,75℃开始膨润,糊化黏度高;凝胶化过程中易回生,凝胶硬度大、弹性强;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得出紫薯淀粉属于A型高结晶型淀粉,特征峰处衍射强度大。紫薯淀粉在膨润性、糊化黏度和凝胶弹性等方面的性质优于小麦淀粉。其次,研究分析了紫薯-小麦混合粉的粉质特性、热特性、糊化特性及凝胶特性。随着紫薯粉的添加量增加至30%,混合粉粉质稳定性下降,稳定时间由18.0 min下降至7.8 min;当添加量增至20%时,面团弱化明显,弱化度超过100 F.U.,加工适用性下降。同时,紫薯粉的加入提高了混合粉的热糊化温度,当添加量增加至30%时,峰值温度由66.31℃升高至67.73℃;而糊化黏度降低,峰值黏度由344 RVU下降至197 RVU。分析得出,紫薯粉中非淀粉多糖及花色苷的作用对小麦粉性质的影响最大。再次,研究了紫薯粉添加量对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紫薯粉添加量的增加,面条蒸煮与质构品质呈下降趋势,添加量在20%以上时品质下降明显;感官评定结果显示,颜色深的紫薯面条受欢迎,但紫薯粉添加量在20%以上的紫薯面条咀嚼性差;紫薯面条中紫薯粉的添加量以5%~15%为宜。采用真空和面技术改善紫薯面条的加工与食用品质,最佳条件为:加水量38%,真空度-0.06 MPa,高转速140 r/min搅拌4 min,低转速70 r/min搅拌6 min。研究发现,真空和面能够使面筋网络更加紧密,淀粉颗粒很好地镶嵌在面筋蛋白中;可以提高面片的弹性和延伸性,改善面条的蒸煮品质,使紫薯面条红色加深。最后,初探紫薯面条面汤色泽变化的原因,解决色泽稳定性问题。紫薯色素稳定性易受pH及高温的影响,随着pH的增大,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最后经蓝色变为绿色;碱性条件下,高温加热使溶液颜色褪变为棕褐色;Cu2+和Fe3+对色素溶液色泽影响较大。由于糊化淀粉对色素分子的包埋作用,紫薯粉悬浊液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无褪色现象,颜色由蓝色变为蓝绿色。由于煮沸的自来水呈弱碱性,紫薯面条煮面面汤呈蓝绿色;向面条中适量添加酸度调节剂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及焦磷酸二氢二钠可改善面汤色泽,煮后面汤呈淡粉色,复合使用效果更佳。
其他文献
伴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梯次转移步伐的不断加快,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蓬勃发展,已成为当前服务业和软件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和新的增长点。广西发展服务外包具有得天独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沿海省市都提出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构想。浙江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拥有宁波—舟山港等国际化大港口,地理位置优越、
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减振性、导热性、可切削加工性和可回收性,因而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尤其是随着汽车工业及电子行业的迅速
以电力-天然气集成系统为代表的综合能源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各类能源载体的运行特性,提升电力系统接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力。另一方面,电-气集成系统的整体运行费用、消
针对当前企业互补品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性,造成产品在促销过程中有溢出效应的存在,所以本文加强了对这一问题的分析研究,并且考察了不同的合作情况下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 I
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对商业银行投资业务以及资产负债管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面临的利率风险问题,详细介绍风险的类型、度量方法
“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本文化优越于他文化的信条,是文化观念上的自我中心主义。它的特征是将本文化与他文化进行群体区分,对群内偏袒而对群外持有偏见和歧视。因此,“民族
金融发展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40多年的发展,但该理论在实践过程中还缺乏成功案例的支持。经济自由化思潮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金融领域的自由化,全面金融深化政策使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医药物流市场上,如何规范药品统一配送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配送和采购行为,建立良好的药品采购渠道,探索合理的药品配送体系、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
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2002年7月,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制定了《中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自试行以后,全国各地教育部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