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城市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nian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中国十城市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TN)的流行病学现况,探究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中国十个城市的成年社区居民共15008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体格检查、甲状腺超声检查,测定尿碘浓度(UIC)、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抗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等项目,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可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人群中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的总体患病率分别为2.4%、15.7%。2、女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随着尿碘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随着体质指数(BMI)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高龄、血压升高、腰围增大、TSH低与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增高相关(P<0.05),但是,在本次研究中,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TPOAb阳性、Tg Ab阳性增加了甲状腺肿的发病风险(P<0.05),但与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增加无明显相关(P>0.05)。处在非吸烟状态的患者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均高于吸烟状态下的患者(P<0.05)。3、尿碘水平≥300μg/L是甲状腺结节的独立保护因素(OR:0.83;95%CI:0.72,0.96;P for trend 0.013),但不是甲状腺肿的保护因素(OR:1.14;95%CI:0.82,1.58;P for trend 0.463)。尿碘水平和TPOAb、Tg Ab在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方面并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4、BMI≥28 kg/m~2是甲状腺肿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1;95%CI:1.14,2.26;P for trend<0.001),BMI在24-27.9 kg/m~2,≥28 kg/m~2是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95%CI:1.09,1.36);(OR:1.27;95%CI:1.09,1.49);P for trend<0.001】。BMI大小和TPOAb、Tg Ab在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方面也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我国实施全民食盐加碘(USI)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仍需进一步探究尿碘水平的高值上限,尽可能减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BMI增高会导致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增高,对于肥胖患者进行减重是非常重要且有益的。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无线通信市场占有率的增加,室内环境下WiFi的部署也变得尤为重要并普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凭借简单的可移动的设备就能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定位精度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新时代,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铁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控制列车安全运行的核心系统,列车定位作为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在实现列车安全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列车定位技术能够确保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准确、及时地获取列车的位置信息,从而有效地控制列车运行,提高运输效率。随着卫星定位、数字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先进技术得以应用到列车定位中成为可能。本论文针对数字地图和地理信息系
传统的单目图像深度估计主要基于环境假设的光学几何约束,例如从运动中恢复结构和立体图像匹配,但是割裂了图像序列中,相邻图像帧与帧之间的联系。而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对计算机硬件要求较高,无法满足实时性的要求。本文结合最新热点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中的前端视觉里程计(Visual Odometry VO)对单目图像的深度进行恢复。单目视觉里程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AMOLED)和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MLCD)是现代显示的主流产品,薄膜晶体管(TFT)是显示器驱动的关键核心器件。氧化锌薄膜晶体管(ZnO-TFT)由于制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通信设备的大规模涌入,当前蜂窝网络容量已难以满足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为了应对这一难题,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s,Het Nets)和
Femtocell基站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蜂窝网络室内覆盖差的问题。但是Femtocell引入到传统蜂窝络,与其构成了异构网络,产生严重的同跨层干扰。为了更好地解决干扰问题,异构
发光二极管(LED)作为第四代光源,相比于传统的卤素灯和节能灯具有一系列的优势,但是由于其散热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限制了LED往小型化、高密度集成化方向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热电制冷技术、微通道散热技术和纳米流体冷却液的LED散热方式,适用于大功率LED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使用,并可保证其结温不超过限定值(120℃)。本文通过LED散热流程的分析,设计热电制冷&微通道散热系统与LED的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