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在临床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一项常用的操作技术,在不同的科室如ICU,手术室,急诊科等被用于诊断、监测和治疗。颈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是常用的穿刺置管部位。颈内静脉是最常见的穿刺置管部位之一。该项meta分析对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和根据解剖位置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了比较,并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拓展了理论依据。目的:本文的目的是评价超声引导下(二维/多普勒)与解剖标志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术在有效性、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在数据库如PubMed,ISI知识网,EMBASE,和OVIDEMB以及在一些有关的杂志和相关参考文献列表中通过手动搜寻出大量的相关随机对照实验。选择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数据并根据最新的指南进行数据分析。设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用于随机对照实验的选择。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有30个随机对照实验包括4504个样本被纳入该项meta分析。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性差异,如总成功率RR =1.10,95%CI:1.06-1.14;首次穿刺成功率 RR =1.56,95%CI:1.31-1.85;穿刺直至成功RR=-0.65,95%CI:-0.82 to-0.48;成功穿刺所用时间RR=-1.32 95%CI:-1.86 to-0.77;总并发症发生率 RR=0.34,95%CI:0.21-0.55;穿刺动脉 RR=0.23,95%CI:0.14-0.36;血肿RR=0.22,95%CI:0.13-0.3;穿刺完成时间 RR=-189.47,95%CI:-389.38 to 10.44,气胸 RR= 0.20,95%CI:0.07-0.55,但在血胸发生率RR = 0.25 95%CI:0.05-1.20和臂丛神经刺激发生率RR= 0.30,95%CI:0.03-2.62方面并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解剖标志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相比,使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方法增加了总体成功率和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如穿刺动脉,血肿,气胸并缩短了成功穿刺所用时间和减少了尝试穿刺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