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江山水画审美意象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lxx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渐江,一位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一生经历坎坷,生平常感“不合时宜”,壮年便出家为僧,其性格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内化于心的儒家忠孝品格,参禅悟道的出世精神和习染烟霞痼疾的精神品格。在这样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品格的影响下,渐江在山水游赏中,逐渐发现山水之美。渐江山水之“象”的发现与山水之“意”的明朗,其实就是其山水画审美意象得以孕育的过程。渐江为实现山水之“意象经营”,曾广师历代名家画迹,从中积累了山水原型意象,习得了古人意象经营的方法。同时,渐江借鉴徽州版画的艺术特质,在师法黄山、武夷山等自然山水中,独创出其既有宋人巨嶂山水之憾人气势,又有元人山水之清逸气韵的山水意象,呈现出“笔简意足”的审美特质。渐江山水画审美意象的生成的直接表现,则为山石、松树、净水、孤亭、幽人等审美意象的呈现,及其丰富意蕴在审美活动中的明朗化。渐江的山水画,因受其精神品格的影响,呈现出静穆、清灵、万物自得和清净明朗的意境。  因此,渐江的山水画创作,经由“意象孕育”、“意象经营”、“意象生成”与“意象深化”等过程,从而营构而成的山水意象世界,其中既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又深化为自在清明的审美意境。
其他文献
我国与周边国家分布着许多相同的民族和语言.比较特殊的情况是,绝大多数跨境民族语言使用不同的文字系统,或者即使文字系统相同但字母设计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本文全面描述和
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文化激荡的大环境之下,胡先骕作为学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登上历史舞台。他的思想具有深刻的人文主义美学意识,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儒家人文主义美学思想以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