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培养是现代大学的中心任务和根本使命,培养创业型人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创业教育的发展,创业教育的内涵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与国外先进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因而,构建适合国情、校情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为五个部分:一是绪论,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及意义、研究成果综述及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二是对创业及相关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进行诠释,并指出了创业型人才的内涵和特征;三是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对三所高校不同专业的300名大学生进行了创业基本素质的问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基本素质。结合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并指出高校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大意义;四是通过评述美、英两国高校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它们的经验,以期对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启示;五是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对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认识,提出了“两课堂,两阶段,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详细论述了“两课堂,两阶段,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涵: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分为普及创业教育与创业精英教育两个阶段;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整体,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最后进一步指出该人才培养模式应主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以及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高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变革,适应并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本研究以“创业型人才”为主题,意在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深入研究,不断推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