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与直接投资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hcy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我国区域国别研究服务国家战略,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和落实提供智力支撑。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以“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建设内容,每一项互联互通背后都需要构建中国与参与国之间的多层协商机制,克服双边的制度壁垒;每一项互联互通的落实推进则需要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和认同。探索国与国之间制度距离对国际经贸合作的影响,是对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正式制度因素的考量,已成为经济学研究比较成熟的命题;而研究语言、文化等因素对经贸活动的影响,是考察基于语言、价值观等因素的非正式制度距离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成为跨学科研究领域的新命题。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已取得显著成效,在未来走深走实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系列挑战,迫切需要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学者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重点区域切入,探究本领域的新命题。据此,本研究尝试采用语言学、文化学等理论,结合国际贸易学和对外直接投资等经济学知识,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以语言、价值观等因素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距离对我国与西亚北非地区国家经贸投资活动的影响情况。现阶段,国内外制度距离相关研究普遍忽视非正式制度因素的作用,更多围绕正式制度距离问题开展讨论;即使有少数研究考虑到非正式制度因素,通常做法是将文化距离作为其替代变量,或引入是否同一语言、宗教等虚拟变量,忽略了这些变量应该具备制度属性的前提,极少有研究对其所使用的非正式制度距离指标进行解释与论述。因此,在研究中将非正式制度距离概念清晰化、测度科学化、情境中国化,对拓宽相关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国内现有研究多以世界贸易大国或我国重要贸易对象国作为研究对象,很少以具有相似文化环境、地缘政治特征的地区或国家作为研究样本,涉及西亚北非国家的研究更是鲜见。西亚北非地区是中国连接欧洲、深入非洲大陆的枢纽地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直达欧洲的最便捷通道,亦是“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的交汇处。贸易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西亚北非地区合作的重要内容。西亚北非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与中国在资源、资金和市场潜力方面高度互补,是我国重要的海外贸易和投资潜在地区,也是保障我国国内能源安全的重点区域。因此,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区域切入开展研究,对其他区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区域国别研究的优势在于从地理、语言、历史和文化等因素出发,对某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从这个视角出发,考察基于语言、价值观等因素的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与西亚北非地区经贸活动的影响,对我国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制度距离的概念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现有研究中非正式制度距离指标维度的厘定及其局限性,同时结合语言学、文化学相关理论,采用权威数据库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基于语言、价值观因素的非正式制度距离指标体系,并对其指标要素的制度属性进行了论证;利用自身阿拉伯语语言文化知识背景,以西亚北非24国为研究样本,依据非正式制度距离体系及其测度方法测算了双边差异;通过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非正式制度距离分别对中国向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直接投资的影响,得出四个主要结论:(1)非正式制度距离对我国向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负影响效应;(2)非正式制度距离对我国向西亚北非地区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负影响效应;(3)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直接投资兼具资源寻求动因和市场寻求动因;(4)正式制度对我国向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和直接投资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就如何缩减中国与西亚北非地区非正式制度距离提出五点建议:(1)加强汉语推广,深化人文交流;(2)优化我国语言服务体系;(3)提升国家语言能力;(4)培养新时代跨文化外语人才;(5)推进新时代区域国别研究。本研究的创新在于:在研究视角上,从区域国别研究选题和方向出发,选取西亚北非国家作为研究样本;从非正式制度距离视角方面研究语言、价值观因素对经贸活动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涉及语言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涵盖语言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在研究内容上,选取语言、价值观作为非正式制度距离的核心指标要素,并对二者因素的制度属性进行了理论证明,还对研究中易于混淆的文化距离和非正式制度距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在数据结果呈现方式上,采用词云图、地理位置示意图、坐标图等可视化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数据特征。本论文共分为七章内容。第1章为导论。内容包括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样本、研究方法、章节安排和研究创新。第2章是理论框架。介绍了非正式制度距离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学科背景,通过对比、类比和关联等方法对相关理论进行解释和说明,为解决非正式制度距离的维度和指标体系构建等问题提供理论基础。第3章对中国与西亚北非24国的非正式制度距离进行测算。主要通过对比现有研究中的测度方法,选取合适的方案分别对双边语言距离和价值观距离进行测算。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学实证研究分析,在得出测算结果前分别对西亚北非国家的语言使用情况和文化概况进行扼要的描述,在得出结果后又对双边的差异采用例证进行差异分析。此外,还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库进行了简要描述。第4章实证分析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向西亚北非出口贸易影响。在分析中国向西亚北非出口贸易现状、西亚北非地区出口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构建、变量选取、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以及稳健性检验得出结论,最后对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出口潜力进行了分析。第5章实证分析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向西亚北非直接投资影响。在分析中国向西亚北非直接投资现状、西亚北非地区投资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构建、变量选取、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以及稳健性检验得出结论,最后对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的投资潜力进行了分析。第6章是实证研究拓展。在制度距离的视角下引入本研究所构建的非正式制度距离指标体系,通过模型构建、变量选取、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等步骤,实证分析制度距离对中国向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对非正式制度距离的负向作用进行检验。第7章是研究结论与启示。归纳总结本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并就如何缩减中国与西亚北非地区非正式制度距离提出对策建议。最后对本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应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人终末期红细胞随着分化的进行,基因表达的连续变化趋势;根据每个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对其进行归类、分群;分析调控
道德使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使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今天之中国经济发展迅速,道德建设却面临许多新问题,但从党政领导廉政建设开始抓起,从制度管理入手,从公民生活实处落实,
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家蚕微孢子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它可以感染重要的经济昆虫家蚕,并导致微粒子病的发生。微孢子虫的孢壁是最先、最直接与宿主结合的部位
主要是利用了Matlab二次开发编制了teqcplot部分程序模块,实现了对teqc的图形显示和可视化查询,使质量检查结果更加清晰明确,同时将GPS观测数据中的多路径效应和信噪比的影响定
一、国家主权内涵的界定  何谓国家主权?自国家主权理论产生至今,古今中外诸多思想家和学者对国家主权作了各式各样的诠释和理解,见仁见智,各有千秋.在政治学领域,素有"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