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度假的第二居所空间分布和影响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居所问题是一个涉及旅游与城市发展的综合性问题。本文的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第二居所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2)第二居所与度假地的关系;3)第二居所对于东道地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澄清和深化对第二居所的认识,得到上述问题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改变第二居所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的现状,使理论成果能够更好地指导旅游目的地和度假城市的发展。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较为成熟的定性方法,以区域的视觉,广泛考察第二居所的空间分布现象,获取较为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对不同地域背景、不同发展性质的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探求其特定的影响因素和规律性。 本文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全球范围内第二居所的发展背景、回顾评述了国内外第二居所的主要研究,然后提出了研究设计,并对第二居所概念、特征和类型进行了辨析。第二部分以三亚市和佛山市为例,通过实际调查,结合实证材料展开案例研究;第三部分在概括、比较前文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的总体性研究结论。主要的研究结论是: 1)在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第二居所发展面临开发模式、产业配套、管理运营、政策环境、消费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目前国内第二居所研究刚刚起步,偏重影响因素研究,角度较为单一、缺乏理论方法,与国外学术差距较大。 2)三亚房地产体现出滨海集中、季节空置、面向岛外市场等明显特征。第二居所令居住两极分化,本地市场因需求有限而被边缘化。三亚市政府有关第二居所的政策对目的地具有正反两面的影响。旅游业与第二居所互动发展,三亚和海口存在第二居所发展竞合关系。 3)区位—气候、资源—环境、用地、市场和配套构成第二居所分布的影响因素。市区第二居所具有滨水、交通、行政、生活导向。三亚产权酒店发展基础好,但面临法律保障和投资风险的挑战。第二居所发展,令亚龙湾和三亚市区度假地域空间分化;通过扩大住宿设施供给,加剧了酒店竞争;并影响RBD的发展。“候鸟老人”群在三亚形成亚文化聚居区,、具有独特的行为和空间特征。 4)郊区型第二居所旅游指向性强,呈现二元社会地域结构,显示出较强的离心分布特征。需求、交通、规划与设施、环境资源是影响郊区型第二居所分布的主要因素。第二居所发展,一方面有助于强化度假地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和居住空间布局,打破社会空间隔离,提高东道地就业和基础设施水平;另一方面,可能加深对近域市场的依赖,促使用地紧张和地价上涨,激化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加剧度假环境的城镇化和非旅游化。 5)本文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化的方向包括:滨海二居级差地租、城市住宿接待设施影响、第二居所配套政策研究等方面。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没有创新高星级酒店业就没有突破性发展。高星级酒店业正面临严峻的形势与挑战,不连续创新理念首次被引入酒店业来帮助摆脱目前困境。通过对不连续创
气溶胶是影响地表能量收支平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以直接辐射强迫和间接辐射强迫两种方式影响着气候系统,同时在局地、区域乃至全球大气环境质量中也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本文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近几十年来内陆湖泊水量失衡,生态环境处于恶化趋势。系统地揭示影响内陆湖泊水量平衡要素之间的复杂错综关系及其作用机理是目前亟待解决
多极化、多波段是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趋势。相同地物在不同极化方式的雷达图像上所反映出的信息也不同,这和天线发射和接受的电磁波能量、地物本身性质、地物结构、介电常数等
随着全球消费社会的到来,各种新型的消费空间不断涌现,消费空间成为城市后现代社会的符号景观。与此同时,人文地理学“文化研究”思潮的扩散使得空间特别是城市消费空间广受地理
学位
were 10, 8, 5, and 3 times the values calculated in Shanghai industrial, commercial, residential and traffic areas respectively. NO-N pollutions are weaker ever
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市为例,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城市意象分析方法、生态学分析方法、系统学方法、数学模型构建等多元化手段,研究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