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尔凯戈尔的个体生存哲学产生于西方哲学的重要转型期,即西方哲学由近代向现代转变的重大历史时期,因此它不仅具有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如个体性、非理性以及向现实生活回归的特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哲学形而上的思辨气息。本文主要从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克尔凯戈尔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和当代西方哲学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系来厘清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产生、发展和走向,从而实现对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和纵深的把握。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三个部分。第一章可以作为文章的第一部分,大致地介绍一下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产生的逻辑前提,即黑格尔的整体哲学。本章主要以克尔凯戈尔的代表作《或此或彼》为例来看待克尔凯戈尔是如何继承和吸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的,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克尔凯戈尔的个体生存哲学正是在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建构起来的。文章的第二、三、四章可以看作文章的第二部分。该部分是全文的重心,着重描述了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三个特征,即个体化、观念化和宗教信仰化,并且指出这三个特点之间存在着一种逻辑上的递进关系。在批判黑格尔整体哲学的基础上,克尔凯戈尔创立了自己的个体哲学以对抗黑格尔的整体哲学。由于个体哲学过分地强调个体性而忽视了现实存在,这就割断了个体与外界之间的联系,这样一来,个体就必然走向观念化,即个体活在自己的观念当中,并只与自己交往;但由于个体是有限的,而人身上的精神性又要求个体要不断地超越自己,趋向永恒和完满,所以个体最终必然走向对一个最高的完满性的寻求,即上帝信仰。第五章为全文的第三部分。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由于最终抛弃现实生活,走向宗教信仰,企图在上帝信仰中得救,这就暴露了个体生存哲学的软弱性和局限性,克尔凯戈尔的个体生存哲学也因此走到了一个死胡同。对于如何走出这个这个死胡同,根据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走向,本文作者认为,应该回到现实生活中,在生活世界中寻找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