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人”学,而反映妇女命运关注妇女解放问题则是文学的·个永恒的主题。赵树理作为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一面旗帜,他扎根农村,对新型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和生活道路进行了探索,对农村中的妇女解放问题也提出了诸多见解。赵树理的小说在解放时期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笔下的新型农村妇女对自身解放的争取也给予当时勇于掌握自己命运的女性以极大的鼓舞,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批评视角的转换,人们也有理由对赵树理的小说及其妇女解放思想提出不同于以往的阐释。大多数专家学者无论在以前还是在当下主要关注的还是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和通俗化的创作风格上,尽管也有学者对赵树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但真正从妇女解放的角度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的还不多见。本文正是努力避开当前研究赵树理的热点,对赵树理小说中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其局限性提出自己粗浅的见解。本文主要包括妇女解放问题和赵树理妇女解放思想研究综述、赵树理妇女解放思想的文学表现、赵树理小说中妇女解放思想的局限性和赵树理小说中妇女解放思想局限性原因探析四章内容。在第一章妇女解放问题和赵树理妇女解放思想研究综述中主要通过对妇女解放问题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的回顾总结出理想的妇女解放的标准从而为公正客观的评价赵树理小说中的妇女解放观奠定基础,通过对赵树理妇女解放思想文学表现的研究现状的分析揭示出文学评论界对赵树理小说中妇女解放问题研究的不足从而明确本论文论题的价值所在。第二章赵树理妇女解放思想的文学表现主要包括争取恋爱婚姻的自由、争取家庭地位的平等、争取经济权的独立和受教育权以及政治权的觉醒四节内容。第三章赵树理小说中妇女解放思想的局限性主要包括对旧式妇女解放的忽略、对男女关系认识的偏误、在“家庭和社会”观念影响下妇女解放的片面性和妇女解放过程的简单化四节内容。赵树理在对新式妇女的解放大唱赞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旧式妇女的的解放,妇女解放应该是全体妇女的解放而非部分妇女的解放,将旧式妇女拒之门外并对旧式妇女做了丑化和歪曲的描写是赵树理对妇女解放误读的体现之一。妇女解放不是妇女对男性的盲日崇拜也不是简单的男女都样,在对男女关系的认识上赵树理体现出自己认识的有限性。将妇女解放局限在婆媳关系的调整则从根本上削弱了作品本身的价值和质量,而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重压也使得赵树理笔下的妇女解放大打折扣。由于行政权力的强力干预使得妇女解放变成了自上而下的赐予,而本质上妇女解放应该是自下而上逐步觉醒、斗争的过程,而不是靠政权的给予和恩赐,这同时也使得赵树理笔下的妇女解放很少关注妇女内在精神的解放。第四章赵树理小说中妇女解放观的原因探析包括小说观对妇女解放观的消极影响、对农民读者对象的迁就、男权意识的潜在影响、对小说政治功利性认识的误区和对新人新事了解的有限性五节内容,主要分析了赵树理妇女解放观的局限性产生的原因。赵树理的小说观主要包括问题小说观和传统小说观两点,导致赵树理对小说中争取妇女解放的女性形象的精神世界关注不够,对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挖掘不深。对农民读者对象的迁就使得赵树理在创作内容和创作方法上受到农民落后意识的消极影响而且减少了对人物心理的开掘,而男权意识的潜在影响则一方面使得赵树理对旧式妇女做处理丑化和歪曲描写,另一方面也导致他笔下新式女性的解放的简单化和不彻底。对小说政治功利性的过度强调使得赵树理在重视农村妇女的政治解放的同时忽略了对她们精神解放的探求,对新人新事了解的有限性使得赵树理在写作关于新式女性争取妇女解放的小说时很难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也就弱化了文学思想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