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对中国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阶段表明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新时代呼唤责任与担当,责任与担当呼唤新作为。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明确权利与义务,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在面临着全球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快速转型的进程中,能源资源日渐紧缩,公民权利意识日益觉醒,对生活的环境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多,剧烈社会变迁使得人们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从前的公共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国家和政府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理应不断兴建公共基础工程,但由于新建设施的规划选址与建设运营难免具有邻避属性,项目遭致群众的反对最终暂停实施。在邻避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多重力量相互交织。在任何环节的处置应对不当,都有可能导致邻避事态不断升级,陷入治理困境。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首要力量,其经营理念和生产经营活动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而作为邻避运动中的项目建设者,在承接政府的项目时,无论在立项前、建设中还是建设完成后,其责任的发挥对邻避运动的治理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只有使得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形成协同融洽的发展关系,才能有效对邻避事件进行治理。本文聚焦邻避治理中政府、企业与居民三主体中的企业角色,拟通过对国外企业与我国企业在邻避治理中发挥功能效用的诸多案例分析、社会责任实践、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结合邻避治理理论与社会责任理论及方法,从企业的盈利性、外部性、提供服务的准公共性、周边居民对项目的认同性等方面,来准确界定和设计我国企业在邻避治理中应承担的功能角色。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阶段性特征、发展水平、努力方向意义重大,最终建构出符合中国现代企业特点的“政府—企业—居民”邻避治理模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从而提高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和邻避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