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不能够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农村信用社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改革后,尤其是经过深化改组阶段后,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信用社基础上筹建形成了。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区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股份制地方性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21世纪新型的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具有不同于城市商业银行的特性:历史使命是为“三农”服务;双重属性是服务“三农”性与盈利性。然而,目前银行业监管机构并没有针对如何平衡农村商业银行的双重属性形成一套成熟的监管体系。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文本分析、对比分析、假设法等,研究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监管。鉴于此,本文在先分析农村商业银行的范围、性质、经营目的和经营模式,以及农村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共性与差异性,理清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位和特征;接着梳理其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立法及监管规则,尤其着重分析为了促进资金向农村流动、实现“服务‘三农’”的宗旨,而设立的“三农”贷款比例规则;最后得出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规则结论:即通过确立宽严相济的监管理念、原则、改善农村商业银行的股权设置、修改农村商业银行“三农”贷款比例规则来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监管规则。本文主要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位与特征。从其范围、性质、经营目的和经营模式四个小部分分析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位;其特征部分主要分析其与商业银行的共有特征和其本身具有的特殊属性两方面。第二部分:梳理农村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其发展。通过梳理农村商业银行萌芽阶段和设立的相关资料,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基础和政策等,掌握农村商业银行的历史使命和历史演进路径;通过梳理其现有规模、资产状况和经营模式,并且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为特例,得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变化情况并推测其发展轨迹。第三部分:研究现有的银行业监管法律和监管规则。本部分主要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首先梳理现有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现行立法,其次通过对比商业银行监督管理规则和《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确立的监管规则,最后归纳分析现有的银行业监管规则是否适应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第四部分:研究农村商业银行特殊的监管规则,即农村商业银行的“三农”贷款比例的监管规则。首先,本文从整体讲述了“三农”贷款比例的经营监管规则内容和该规则的法律规范法律位阶太低了;其次,本文分析了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三农”贷款现状;再次,本文分析了“三农”贷款比例经营监管规则本身的缺陷并且与农村商业银行的部分基本权利相冲突;最后,本文分析了“三农”贷款比例监管规则不仅不能够剔除掉而且必须规定。第五部分:通过上述四部分的分析本文认为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规则。第一,从整体上树立宽严相济的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理念和原则;第二,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现行的股权设置;第三,改善农村商业银行“三农”贷款比例的监管规则。第六部分:小结文章的主要结论:通过确立宽严相济的监管理念、原则、改善农村商业银行的股权设置、修改农村商业银行“三农”贷款比例规则来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监管规则,进而促进资金向农村流动、限制资本的逐利性,实现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经营目的。